充满古语的城市

本科毕业之后,我获得在以色列排名第一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来到这里攻读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硕士学位,同时学习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古希腊语。对我来说,这里是一个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地方,学校里每天有超强度的脑力课,或者学校外难以预料的思维撞击。常常我前一秒还享受着宁静和平,后一秒就听说某加油站被烧了。有时天空中有盘旋而来的直升机,有时教室里会突然冒出燃烧弹的气味,有时在公交车上从身边走过好几个扛着长枪的以色列士兵……这是一个你从来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的城市,但同时也教会了我享受这一刻的云淡风轻。
  我到达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两场恐怖袭击,顿时把我从梦境拉回残酷的现实。这是我第一次离战乱之地如此之近,或可谓身在其中。
  和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的欧洲人在网上聊天,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还安全吗?”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感觉到,原来不只是中国人,世界各地的人都觉得以色列是危险的,当然得排除以色列人自己,还有渐渐习惯了以色列生活的我们。
  前两天正要去以色列博物馆时,我还收到学校的邮件,说冲突加剧,让大家避免去东耶路撒冷地区。可是我们就住在东耶路撒冷啊!今天还有朋友说圣诞节想来以色列,但总觉得不安全,询问我的意见。其实我来到这里快3个月了,虽然第一天就与两场恐怖袭击擦肩而过,防空警报也经历过,现在每次坐公交还会不由自主地观察车上是否有携带炸弹的人……但我很认同一位朋友评价以色列的一句话:“在以色列如同坐飞机,在其他国家如同坐火车,尽管飞机一失事生还率几乎为零,但在每天进出要安检、随处可见扛枪士兵的以色列,我们感觉飞机始终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有一次,耶路撒冷在一周之内发生了3场恐怖袭击,大概有20人伤亡。其中两次都是在从学校到我上巴勒斯坦方言班的必经之路上,于是,每周两次的方言课对我而言就成了探险。每次我都会考虑哪个时间出门最安全,是坐阿拉伯公交还是坐犹太公交。一上车我就会把车上的人全扫视一遍,看是否有可疑人物;走在路上时我也尽量避开人群,哪里人少走哪里。每次安全地从方言班回到宿舍,真是满心庆幸和欣喜。
  还有一次,我和英国好友从老城回来时,乘坐的轻轨列车行驶到一半就被迫下车,通知暂时停运。好友抱怨怎么这么倒霉,我安慰她说也许我们避免了一场灾难。接着就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有一辆车故意撞向轻轨,造成8人伤亡,而出事地点就在我所在学校的前一站,我们当时所在地点的后3站。生活在如此惊险的环境中,学校负责人经常会发邮件给每个学生,询问大家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就回一句简短的“I’m fine!”这种邮件大概也只有在以色列才能收到了。
  快捷回复完邮件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即使一周会经历3次恐怖袭击,皮尤调查中以色列民众的幸福感依然在发达经济体中占首位。小时候我看过一幅漫画——一个人因为没赶上船而在岸边捶胸顿足,而那艘船上写着“泰坦尼克号”。这幅画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对倒霉的态度。因此,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让我深深地相信一句话:When pretty things go wrong,be thankful,count your blessing.(当遭遇不如所期般美好时,依旧心怀感激,或许我们正不自知地被庇佑。)虽然大家在这恐怖袭击频发之地都会焦虑,但教徒们会因为能在这蒙福之地祷告而感到幸福,我们非教徒则因为能在这里学习且进步飞速而感到幸福。
  刚到这里的时候,我曾非常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心因熟睡而无法听清警报声,后来发现是自己多虑了。虽然警报声响起的次数依然很多,但在我穿越进战争片的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还要镇静。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于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和这里每个建筑及房屋都必备的防空间。这边的窗帘都不用布,是用一种拉下来房间便彻底漆黑、碎片都飞不进来的材质制成的。虽然它确实让我在刚住进来的那几天觉得在坐牢,不过犹如“安防盗门换一份安心”,我现在已经习惯晚上在小黑屋里开着台灯,惬意地学习。
充满古语的城市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