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美丽的,这里有青春的足迹——活力四射的面庞,操场上欢快的喧闹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悄悄萌发的情愫……可是眼前的校园却让人担忧,越来越沉的书包,青春面庞上难掩的疲倦,沉寂的操场……学生屈服于考试,家长屈服于现实,老师屈服于体制,仿佛一股洪流裹挟着这一切奔向一个未知的境地,让人不禁困惑:谁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2012年第8期《读者·校园版》刊载了大学生钟道然反思成长过程的《我不原谅》,道出了在扭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的心声,给我们一个警醒,也坚定了我们办刊的理念。 《读者》走过30年,影响了无数的人,那么30年后推出的《读者·校园版》又能做些什么呢?在过去一年24期的编刊过程中,我们力图给家长传播一点先进的教育理念,给中学生一点成长的启示,给老师一点信心——即使受到应试与体制的束缚,依然有像严凌君、王雄、杨林柯、史金霞等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活跃在中学舞台上,他们在2012年陆续登上了《读者·校园版》。他们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找到了平衡点。我很欣赏史金霞老师的那句话:“生活有很多种,既然能够站着把分数拿了,就不必跪着、趴着。我希望孩子们在最年轻的日子里,能有一个最美好的回忆。”他们是孩子的福音,是社会的希望。我们在2013年特设“讲堂”栏目,让这些有热情、有个性的老师在这里展示(风采),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思想,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办刊中来,让《读者·校园版》这个方寸之地成为真正为校园服务的大舞台。
(作者:潘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