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寒假刚结束不久,或许你还意犹未尽,可是,你知道古代学生是怎样放假的吗?
早在汉武帝时期,从官方创立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
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的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往返路上的时间不算天数)。唐朝对假期有严格的制度:凡逾期不返校者将被开除,但是路途太遥远的也可以适当申请延长假期。
《新唐书·选举制》上有明确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作者:陈延禄)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