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1900年诞生于广东梅县山乡,他继承石匠祖父的勤劳和倔强,跨出山乡,远渡重洋,作为海外游子的青年艺术探求者,在留学期间就尝试中西艺术结合的实践。1925年由蔡元培的推荐,归国后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8南下杭州筹建国立艺术学院(今天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一生多难,国民党时被迫辞职,寂寞蛰居,共产党时坐牢4年,长期批判,生活对他实在是一门太高深的学问了,如果直面人生,那些荒芜的细节将无限接近这么多不愿看到的真相,无情的现实打击让他把渴望艺术的理想禁锢在心灵深处,将这些痛与苦和着他骨里的诗魂羽化在自己的画中。对现实人世的实感演化为对自然和虚幻人物情境的描绘,激越的呐喊和沉重悲哀转为宁静遐思和孤独的抒写,用对涌动大自然里深切感情来纺织其本质上美和善的梦境,这个梦通过独立枝头的小鸟、抚琴的少女、窗前的鲜花、泊岸的渔舟、秋风里的孤松、起舞的白鹭来表现的,它们是那么的清淡、忧郁、寂寞、宁静和淡定,带给我们的是远离纷争和喧嚣的世俗纠葛,既不狂怪奇异,也不孤傲冷涩,在他的作品里一再重复的是寂寞的诗意和看透人生际遇的平静!他的“似花非落”的画面上表现的不仅是画意,更是诗情;不仅是功力的深浅,更是心灵的容量。黄永玉是这样描述林风眠的:“普普通通的衣着,广东梅县音调的京腔,谦和可亲,出语平凡,是个道不出缺点的点头。”一个从容、淡定、坚韧的谦谦君子形象如在目前。
(作者:董克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