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毕业于吉林大学,主修化学,到美国留学前在中科院读研,1999年取得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生化博士学位,2000年到马萨诸塞州一家跨国基因制药公司工作。目前已经结婚生子,并取得美国国籍。 黄西在吉林大学时就喜欢写笑话和讲笑话。英文课念到《读者文摘》时,他对其中的笑话集锦特别有兴趣。在得州念书时,为了排遣学生生活的艰苦无聊,他开始读其他的幽默或笑话的书,马克?吐温与喜剧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对他的启发很大,让他了解了美式幽默与美式笑话。 记者:不少人都看过你在白宫的演出,你能把包括美国副总统在内的在场观众逗得乐不可支,说明你对美国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民众的心理了解得非常到位。你本人是在农村出生,24岁才去美国,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这么快地融入美国社会,你是怎么做到的? 黄西:主要是因为我对美国社会比较感兴趣。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哲学和历史,到了美国以后,跟中国很多留学生一样,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所以我就看了很多书,历史、军事、政治、哲学、小说等,范围很广,还有电视节目什么的,只要用心,学习的机会很多。另外就是尽量找机会跟其他人交流,听得多了,自然就了解了。 记者:我听说有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学理科的,只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跟当地人交流很少。 黄西:对,这样的人也很多,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基本上就是在实验室工作完就回家了,交际圈很小,但也不能说他的那种活法就不对。 记者:有很多留学生认为,跟美国人深入交流很困难,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呢? 黄西:跟美国人交流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因为我们是外国人,很难通过亲情这些东西跟人家交流,但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爱好,这比较重要。像某些人喜欢打篮球或者其他某种体育运动,就容易交到朋友。 我的体育不是特别好,但其他东西也可以交流,比如说一些美国人也想学点中文,讲点笑话,聊天啊,慢慢就有话题了。主要在于自己坚持,别泄气。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讲,他给自己5年时间,如果5年之内自己的英语达不到美国人的水平就放弃。当时想也有道理,但后来我想,为什么一定是5年呢,5年不行,7年、8年也可以啊。 记者: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英语达到美国人的水平了吗?你用了几年时间? 黄西:这个很难讲,基本上他们说的我很少有听不懂的,我讲的东西他们一般也能听明白,这就没有问题了。我现在看美国的很多东西已经不觉得奇怪了,一点好奇感都没有。在这儿住了很多年,都看习惯了,不像开始的时候,还要琢磨一通。 记者:但刚开始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缺乏美国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别人讲话你听不懂,也没法儿搭话? 黄西:听不懂可以问嘛,这无所谓,不问的话更尴尬。有时候你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可能另外一个美国人也不是很明白,因为美国每个州有每个州的环境,一个美国人的经历另外一个美国人往往也不是很清楚,他们也要问。 记者:你讲笑话的时候,有没有冷场、观众没反应过来的情况? 黄西:也有,一个笑话冷场也没关系。有时候我会再解释一遍,有时候是我讲的方式不对。 下了班,弄好孩子,准备好晚饭,等太太下班回来,黄西就穿梭在新英格兰地区的酒吧、夜总会、俱乐部和大学礼堂,表演他的单口笑话。波士顿是他起家的地方。他的移民题材配上货真价实的外国口音,很快就受到欢迎。他打入了2003年波士顿国际喜剧节的决赛。 记者:你是学化学的,跟表演似乎完全不沾边。你到了美国怎么会想到表演脱口秀呢? 黄西:中国人觉得跨行挺不可思议的:一个人以前是讲汉语的,后来用英语讲笑话;以前是学科学的,后来进入了娱乐圈。有一次我在美国表演,有些从大陆来的人就问我怎么在美国学了这些演艺的东西。其实,我开始去相声俱乐部时没想过能取得成就什么的,就是觉得讲笑话挺有意思。然后一点点就有了一种竞争感,慢慢小有名气,被请到其他俱乐部,在美国上电视什么的。 记者:对你的这种转行,家人能理解并支持吗? 黄西:我拿了博士学位之后,就突然觉得别人怎么看不是很重要,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脱口秀表演的? 黄西:我到美国拿了学位找到工作后,业余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儿。有一次我跟一个同事去了一家相声俱乐部,那是2001年左右的事情。在那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美国有这种娱乐形式,因为在电视上也很少看到。在那儿看到之后我就很感兴趣,第一次看他们表演我大概只能听懂一半。 记者:美国的脱口秀跟中国的相声比有什么不同? 黄西:脱口秀其实就是单口相声。跟我们的相声不一样的是,脱口秀都是和个人经历联系比较紧密的。讲自己的生活,朋友、邻居的什么事,或者有什么感想,今天新闻里讲什么了,什么题材都可以,但一定要是自己的东西。 记者:你第一次是去哪儿表演的? 黄西:我第一次表演是2002年,在美国的一个酒吧里,我上去讲了大概5分钟。 记者:当时你讲的是什么话题?观众的反响怎样? 黄西:台下的人没任何反应,他们喝酒看电视里的体育赛事,我就这么自言自语地完成了第一次脱口秀。过后一个哥们儿凑过来告诉我:“我觉得你讲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我就愣是一句没听懂。” 2009年4月17日晚,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大卫?赖特曼秀”破天荒地邀请中国口音极重的黄西亮相,以英语讲美式笑话,近6分钟的演出,观众反应热烈。黄西一炮而红。 2010年7月,黄西辞掉在制药公司的工作,全职做起了脱口秀表演。 记者:你是怎么上“大卫?赖特曼秀”的,是毛遂自荐吗? 黄西:他们都有星探。2005年他们看过一次我的表演,说我语言上没问题了,但还需要更多更好的笑话。2008年我又给他们表演了一次,他们觉得现在差不多了,从那之后又过了一年,才上的“大卫?赖特曼秀”。 记者:那你现在固定上美国的哪些脱口秀节目? 黄西:主要是“大卫?赖特曼秀”,一般16个月才去一次。脱口秀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反复排练和创作。好莱坞有一句话:“死亡是容易的,但喜剧非常难。”记者:你现在演出越来越多,这样下去,你认为自己的创作灵感会枯竭吗?为什么? 黄西:在美国搞单口相声的人,跟作家是差不多的,有些作家“呼”地就过气了,有的作家也能写一辈子;有些说单口相声的80多岁了,上台依旧有人看,有些年轻人上台动作很多,声音也很大,但没有人看。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 记者:你这些题材主要从哪儿来的呢? 黄西:以日常生活为主,去咖啡馆就写一个关于咖啡馆的笑话,在开车就写一个关于开车的笑话。同一个话题可能过了几年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写笑话。 记者:有人说脱口秀成功的社会基础是对政治和政客的讽刺,认为这是美国的一种特色,在中国环境不同,可能不太容易成功。 黄西:就讽刺而言,不一定必须要讽刺政客,在美国也是,大部分表演和政治关系很小。在国内看到的我在白宫的表演,因为是在那个场合,所以我用了很多政治笑话。大部分美国人觉得政治是让人头疼的事,不太关心政治。 黄西脱口秀精彩段落 我是新移民,当年来美国后,我开着一辆旧车,车后的保险杠上贴了不少标语贴纸,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来,我开了两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张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滚回去。” 我好不容易才获得美国公民资格,我得去上美国历史课。否则,在回答谁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时,我都只有“啊……”的份儿。去年,我儿子在美国出生,我抱着他说:“哇,你这小子一出生就已经是美国人了,我问你,你知道谁是富兰克林吗?” 现在我车上贴了“车内有婴儿”的标语,这可算是一种恐吓,因为有一个大哭的婴儿和唠叨的老婆,我再也不怕死了。 和许多其他移民一样,我们也希望儿子能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统。我们尝试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在家说中文,在外说英语。有一天他问我:“嘿,爸爸!为什么我一定要学两种语言呢?”我告诉他:“儿子,等你以后当上美国总统,签署文件需要用英文,跟债主交流需要用中文!”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我感受到了权力的奇妙,心想或许我也能去竞选总统。我以前是个比较悲观的人……现在我们有一个半黑半白的总统,给我很多希望。因为我既不是半黑也不是半白,负负得正嘛。 如果我当选总统,会通过降低美国劳动生产效率的方式来消除失业现象,两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就像总统和副总统一样。 我有一个快速解决气候变暖的方法:把华氏度改成摄氏度,以前是100,现在就变成40了。
(作者:王俊秀 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