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想做的和必须做的

郭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今年暑假是我感觉最累的一个暑假。每天从早忙到晚,虽说累了点儿,但感觉很充实。可是,在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我坚持不住了,只想赶快离开家。  终于熬到了开学。坐在教室里,我感受着平静与美好。但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我却不想做任何事情了。来学校都几天了,可我还是没有学习的状态。别人认真地学习,我却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心乱如麻,一个劲儿地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我很困惑,于是去找班主任聊了一会儿。与老师谈完以后,我感觉轻松了许多。有时候,我真的好想到一个没有任何人打扰的地方去。没人来烦我,自由自在,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可现实毕竟是现实。  我家在农村,家境不是特别好,可是我又不甘平庸。我的邻居小张,比我高一级,今年成功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为此,他的家人摆酒设宴,我也参加了宴会,同时暗暗告诉自己:你一定要上个像样的大学,给父母争气!可是我成绩平平,没有一门功课是我的强项,数学成绩更是差得可怜。我拿什么考大学?  我是一名文科生。我羡慕在班里那位排年级第一名的同学。我深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知易行难啊。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只会说空话,不会动手去做。这段时间我只会坐着发呆,玩都玩不高兴,何谈学习?  人生无非三件事:想做的、不想做的、必须做的。学习是我不想做却又必须做的。我感觉我在挣扎,想做又不想做地挣扎着。用贵刊中的一句话:“白白地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盗窃罪一样。”望老师指点迷津!  余阳  余阳:  你好!  学生阶段里,大家都盼望两个长假——寒假、暑假。因为在这两个长长的假期里,你不再期待下课铃,也不再需要坐等放学,除了完成几本作业,大把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当这个自由放任的假期结束,重返学校时,无法马上进入状态,其实很正常。这就像你已经进入一种惯性,突然要改道,自然需要一个缓冲,而不是急停。  每年开学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词再次冒出来,比如开学综合征、开学恐惧等等。我不想套用这些词,因为给一种状态扣上一顶帽子太容易了,可是扣上之后呢,只会让人觉得,哦,我的麻烦还真是个事儿。我更愿意把这种不适应看成两种生活切换时的正常反应。有的人适应性强,在切换中显得游刃有余,比如你的那些埋头苦学的同学。当然,也有些人在一种状态里待久了,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  这显然不是你的第一个假期。不知道你以往的经验如何,如果也像现在这样,那么你一定有自愈的手段,不过是时间还没到罢了。如果这是你第一次觉得有点失控,我想,你的问题应该不再是适应学校的节奏那么简单。正如你所说,这个暑假你遇到了不一样的事,这让你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邻居小张刚刚考上大学,这个信息对你有一定的冲击,因为你也高三了,这是关键的一年。你希望自己“一定要上个像样的大学,给父母争气”,可是你担心现实不那么乐观,你成绩平平,还有数学这个短板。  所以,这次开学你启动得有点费劲,不是因为小松懈,而是你身上背了一些压力,让你体验到了负重感。我更愿意相信,你是在发呆里调整自己,以便有一个好状态去面对高三这个“冲刺年”。很多人在做一些重大事件之前,都会有一个idle期。不是因为偷懒,只是当前途不那么明朗时,给自己找点动力加点油。有的时候,不是闷头向前冲就说明你更可能成功,低头看看路会让你有新的发现。  从你的描述里,看得出你很会寻找资源,对形势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比如找班主任谈话,基于对你的了解,对形势的判断,老师可能会给你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你自己调整,才能顺利地走下去。  没错,人生中的那些事,总有你想做的、不想做的和必须做的。现实是,你得把必须做的做及格了,把不想做的做完整了,才有可能去做你想做的。当然,如果前两项你达到了优秀,那么,你会更有资本去做那些你想做的。  郭韶明
(作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