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管理转基因食品?

目前介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强制要求标识的,另一种则声称不仅转基因食品不要求标识,其他食品也不得贴上“非转基因的标签”,因为涉嫌歧视。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标识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呢?

  

  自愿标识的理念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关于标识转基因食品的讨论,始于1992年,最终于2000年出台了一个指南草案。该指南援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重申了对待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的“实质等同”的原则,即转基因食品虽然在生产方法上与传统食品有区别,但食品本身却与后者并无本质不同。基于这一原则,提出了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的理念:是否标识由厂家自行决定。

  不过,“指南”同时指出,与传统食品一样,标识转基因食品应恪守食品标识的一般规范,即真实性(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经过证实的)和准确性(不要误导,有些信息虽然是真实的,但不完全,因此会误导消费者)。

  总的来说,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食品,无需特殊标识;而对于某个转基因食品或某个传统食品,则应进行个案分析:该标的要标完全;“可标可不标”的如果要标,就一定不要误导。

  

  哪些信息是必须标识的?

  

  对食品强制进行某种标识的前提如下(如果缺乏某种标识,会造成以下情况之一):

  ① 危害健康或环境(如低热量食品中含有蛋白质,则需要标识,否则会危害健康);

  ② 误导消费者(如声称食品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则必须标明其含量,否则就是误导);

  ③ 某食品与其他食品看似相同,实则不同(营养、口感和功用等),如不加以标识,消费者会误以为二者等同(如低脂人造黄油不能用于油炸,所以要标明)。

  对于某种转基因食品,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也必须标识:

  ①如果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转基因食品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有的名称已不能正确描述该食品,此种情况下,该转基因食品必须标识;

  ② 如果食品或食品组分的使用方法或使用后果存在某种问题,则应在标签中予以说明;

  ③ 如果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组分发生了显著改变,则必须标明具体的改变;

  ④ 如果消费者仅通过食品名称无法判断转基因食品含有的过敏原是否存在于该食品中,则该食品必须在标签中给予说明。

  

  如何正确标识转基因食品或非转基因食品?

  

  关于正确标识转基因食品,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提供了一些范例。鉴于这种标识使用较少或几乎无人使用,在此暂不列出。

  由于强烈要求标识非转基因或不含转基因的呼声颇高,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表明,目前可能存在诸多误区。

  一是使用“不含有遗传改造的生物”(GMO free)或“非遗传改造”(GM free)可能不准确,应将遗传改造换成生物工程。“指南”认为,生物工程(即我们通常说的转基因)是遗传改造的子集,许多传统食品是经过遗传改造的,却并未经过生物工程处理。“GMO”中的“O”全称是organism,即生物。如这样标识,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食品中含有生物(大多数食品并不含生物,酸奶等是例外,它含有乳酸菌);

  二是使用“不含有”(free)的表述方式可能不准确,即便是传统食品,在处理或运输过程中也可能会有转基因成分的污染。更有甚者,基因漂移造成的污染也会使 传统食品最终被检出转基因成分。所以,如果你标识为“不含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可能并不准确。如果要应用这两种标识而又兼顾准确性,那么必须设立一个检出阈值的标准,低于此阈值则可称为“不含有”,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并不提供此阈值和相关的检测认证。

  因此,正确的标识应该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我们的产品没有使用生物技术”等等。

  三是标识非转基因食品时不得隐含歧视转基因食品或表明该产品优于后者的涵义。你可以使用“我们的产品没有使用生物技术”的标识,但结合上下文后不能有“歧视”的涵义。 这是大家误解比较多的一点,很多人据此得出了不允许标识“非转基因”的结论。但实际上美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防止转基因污染。

   防止转基因污染

  

  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有机计划(NOP)对有机作物的种植、生产和处理过程建立了严格的监控以防止转基因污染:

  ① 禁止使用含转基因成分的种子,有条件的可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确保从源头杜绝转基因污染;

  ② 种植时必须要设立缓冲/隔离带,缓冲带里的作物以有机方式培养,但最终却作为常规食品出售。缓冲带的面积大小由认证机构评估,确认其能防止转基因污染或其他污染。

  国家有机计划并给有机种植户提出如下建议:

  ① 在种植时间上与转基因作物错开,以防止基因漂移造成的转基因污染;

  ② 明确标识《有机作物种植区》;说服相邻的农场主不种植GMO或远离GMO种植地;

  ③ 严格清洗农具;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等等。

  即便如此,在美国出口到欧盟的有机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到了转基因成分。

  于是,北美的有机从业者顺应潮流,成立了一个非官方组织—非遗传改造生物计划。该组织的口号为“每个人都应享有知情选择‘是否消费转基因食品’的权利”。该组织提供了北美唯一的检测转基因成分的第三方服务,其检测标准(阈值)与欧盟接轨,检测由认证的专业机构完成;通过认证的可以发放“Non GMO”(非遗传改造的生物)的标识。

  自2008年秋以来,非遗传改造生物计划在有机食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该组织的出现为有机食品的不同认证方式—美国国内的“基于过程”的认证方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基于产品”的认证方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确保了有机食品的顺利出口,同时也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基本上是“科技至上、发展优先”的国策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延续,因此它更多地强调转基因食品作为普通食品的特性,从而采取“无罪推定”的原则。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食品会损害健康就不要求标识。但转基因食品的目标产物大多是作为蛋白质出现并发挥功能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是决定其功能的基础。以Bt(苏云金杆菌)蛋白为例,已有试验表明Bt晶体蛋白会致人HL-60细胞凋亡,而Bt农药对多种人类细胞的危害则早在2000年就有报道。

  简言之,一种有杀虫功能的蛋白质是应该被简单地视为“食品”的天然组分,还是将它作为一种潜在的“药品”来评估?对此,美国较为激进,而欧盟则趋于保守。

  

  【责任编辑】张田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