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来,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学术造假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学术造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屡有发生,但是在中国,这种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现行科研评价机制对论文的过度重视,致使原本单纯的学术论文,罩上了一层厚厚的利益外套,丧失了科学的本来面貌。(文章代码:100401)
大量的欺诈让人失望,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更会损害研究者、科研机构及相关刊物的名声。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社论
这个迄今最大的学术丑闻(即浙大论文事件)肯定会唤醒人们注意到,中国大学正面临着诚信危机。
——《中国日报》社论
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怪不得某些“专家”水平低劣得叫人震惊,原来“专家”全是这样整出来的!
——网友
学术造假行为的根源,除了个人道德因素,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有关。
——旅美学者方舟子
对学术造假应该有一个级别判定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再来确定应该如何惩罚。院士、教授严重造假的,该免职的就免职,该辞退的就辞退。
——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老师造假、院士造假不解决,我们还怎么要求学生不作弊?
——原科学院院士何祚庥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其道德标准应该高于社会平均值。但是,实际情况呢?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学术娼妓”的行列。
——网友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