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栈道与大运河、长城一并被列为古代三大杰出建筑,其绵延不绝的通廊在军事防备、物资运输、民间生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华夏,在这些栈道之中,明月峡古栈道被认为是地理位置最险要、形制结构最科学、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一处,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五丁开道通秦蜀
明月峡古栈道地处四川广元城北23千米处的朝天镇嘉陵江边,具有极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古时“从陕西入蜀以金牛为正道”的时期,金牛道是当时入蜀陆上交通的主要通道,从距离上讲,津渡较少,食宿方便,唐宋以后更是成为“官道”,也就是今天我们常称的“国道”,明月峡栈道正是金牛道中最为艰险的一段。因此,明月峡的开凿要追溯到金牛古道的修建历史中去。
相传天地初辟的远古洪荒时期,古蜀地四周因崇山峻岭、高峡幽谷,特别是秦岭天堑的阻塞,人烟稀少,与世隔绝,被称之为“四塞之国”。早期蜀地与中原的联系要绕经白龙江、西汉水谷地,然后再辗转至甘肃一带,最后东下到中原腹地,但后来甘肃一带沦为戎人之地,这条通道就此断绝。因此,东周以后尤其是战国时期,秦、蜀两国之间想要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联系,直接打通秦岭、龙门山脉的阻断就势在必行了。在《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中,都记载着与此道路相关的“五丁开山”的传说。
在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王朝国力渐微,蜀王荒淫无道,便谋划讨伐蜀国,但苦于崇山阻隔,浩荡军队难以通过,自筹开路又耗资巨大,且容易引起蜀王猜疑,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5个巨大无比的石牛,并告知蜀王自己得了5头能屙黄金的神牛,要馈赠于他。蜀王遣派专使赴秦视察,秦王派人在石牛肚里放入黄金,还配置专职人员作饲养状。专使回蜀后将所见情况禀告,蜀王大喜,专门派号称有移山倒海之力的大力士,开山辟路,将石牛拖回成都。传说的结尾是蜀王发现计谋的同时,秦王已派大将张仪、司马错等率兵沿此道攻至城下,一举消灭蜀国,相传这是金牛古道的最初来历。
如今,在岁月的流逝中,金牛古道已经被现代的公路、铁路所取代,难觅踪影。明月峡成为感受与凭吊这段“古蜀黄金走廊”的最好载体。
古蛱凝粹古与今
明月峡,最初因地处蜀中百官迎接避“安史之乱”的唐明皇的朝天镇,而名为“朝天峡”。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盛行崇尚自然,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还有种说法是因为峡江中有块巨石,夜放光泽,清辉如月,此石叫明月石,明月峡因此而得名。至今,当地老百姓仍有将其称作“朝天峡”或“朝天明月峡”的。无论被唤为何名,这条横亘2000多年历史的古峡,都时时见证着先人的执着与悲喜。
萧何修栈道在明月峡老虎口下方的位置,存留有萧何碑遗址,碑文记载着“……沛公为汉中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王留公于南郑,收巴蜀租给助军粮……”等文。此段文字不仅可以佐证刘邦派萧何维修明月峡栈道的史实,也表明天府粮仓在大汉政权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诸葛设军帐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将“中军帐”也就是元帅的营帐,设在有明月峡姊妹峡之称的清风峡北边的筹笔驿。当时,他常有“粮尽退”的困惑,因此,派费袢先开剑门阁道,其后专门修整明月峡栈道,使其成为调遣兵马、运送粮秣的通途。《元和郡县图志》中提到的“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始为飞梁阁道”即是指此段历史。据传在这条古道上还曾通行过诸葛丞相专门根据蜀道特征所研制的交通工具——“木牛流马”,但最终还是因为蜀道之难和国力不济而未能完成一统中原的大业。
陆游遗诗作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面对政府不图进取放弃抗金大业,心情十分悲痛,在从汉中至成都任职途中,神情恍惚,乘一叶扁舟过望云滩时,不慎将自己辛苦写作的《山南杂诗》百余篇落入江中,而望云滩就在明月峡出口处不远。路过此地,想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禁为其赤子之情而心生感慨。
六道集一地明月峡被誉为“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古今交通的活化石”,古今六道聚于一峡之内,除前文讲到的金牛驿道、先秦栈道外,还包括纤夫鸟道、嘉陵水道、川陕汽车道、宝成铁道。其中,纤夫鸟道是指在峡谷江对岸的岩壁上。凿出的一条仅容一足的鸟道,险竣处直接凿有“脚样”,过往纤夫须循脚样而行,这也从另一层面表现着千年来船工和纤夫们的辛酸艰难。嘉陵水道则是指穿峡而过的嘉陵江支流,这条发源于秦岭南坡的河流,为川北、川东的水运交通提供了方便。川陕公路即国道108线,是我国西北、西南的货运大通道,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宝成铁路是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从明月峡上方钻山而过。可以想见,能够将古今6种不同形式的道路荟萃一地,其地理位置于经济、军事和民生来讲是何等的重要。
明月照映古峡景
谈及明月峡的景致,不能不提的自然是其古栈道遗址景观。在500余米长的栈道上,分布着上千个栈道孔眼。一般来讲,孔呈三排,上排孔为搭雨蓬之用,中排孔“架木作栈”供人马通行,下排孔为加固支撑孔。特别的是,在明月峡中段老虎口下,壁眼多至6~7层,行道孔眼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与绝壁千仞的山势景观相应,十分险峻。
仔细观察栈道的孔眼,会发现其开凿十分讲究规则:孔眼左右距离180厘米,上下相距两米,多凿在常年水位线10米以上的崖壁上。从大小来看,孔眼基本一样,呈方形,孔洞向内斜,插入的木梁外端稍稍向上。孔内底端的下面有一小长方眼,为栓眼,即将木栓楔入梁端,插进壁孔使木栓插入小方眼,外口再用木楔将空隙楔实,这样木梁承重或摇动,都不易往外滑脱。河底的支撑眼多是半圆孔,根据地势凿在坚硬的岩石上,以插支撑立柱,立柱的高低依地势确定。
除了栈道,明月峡中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奇峰怪石,包括那山势峭立的天柱峰、幽深神秘的黄颡洞、腾空飞架的仙人桥、惟妙惟肖的青峰“三把刀”还有被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四泉”的蛤蟆碚等,形色样式,不一而足,可以将游客的想象力引发得淋漓尽致。
在峡道上,还有“盘龙洞”、“雄师岩”、“明月洞”、“烽烟台”、“老虎嘴”等景观,不仅景色奇美壮丽,而且各自有其特有的故事与传说,彼此之间遥相映衬,留待过往游客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