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取自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此后,相关专家纷纷作出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另一方面,环境激素的浓度也涉及是否对人有害。尽管国际上已确认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对人体有害,但具体含量多少对人体有害,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两个隐患并未引起注意。一是生物富集作用,二是有害物质的多样性。
环境激素只是环境被污染后的一类危害人和生物的物质,当环境被污染时,并不仅仅是只有环境激素对人造成威胁,其他渗透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最终都会反馈到人身上,并让所有人付出代价。因为,长江中野生的鲶鱼和鲤鱼体内都不同程度地累积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有机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如汞、铅和镉等,这些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的累积和放大也必然会危害人的健康。
环境有害物质尽管目前因为在鱼体内的含量较低而对人们不会造成直接威胁,但却会通过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生物浓缩)作用而产生长远的影响,这并非是一个新的环境问题,而是早已存在的环境问题。
生物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尤其是有害物质摄取和吸收后,会让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累积,从而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就是生物富集。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二是一些作(植)物和蔬菜,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三是许多动物,包括水生和陆生,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
由于人们要摄食许多蔬菜和动物食品,因此通过食物链可以摄取动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造成对人和其他动物的伤害。通过食物链的逐级传递,无论是激素还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都会逐步提高,最后形成了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例如,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0001mg/L时,浮游生物体内含汞量可达O.001~0.002mg/L,小鱼体内可达O.2~O.5mg/L,而大鱼体内可达1~5 mg/L,大鱼体内汞比海水含汞量高1万~5万倍。因此,生物放大作用可使环境中低浓度的物质,在最后一级生物体内的含量提高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这种长远的危害不可不察。除了生物体内富集的环境激素可以造成人性早熟外,其他重金属对人的危险作用更不可小觑。例如,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的损伤。汞是以甲基汞的形式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影响脑细的功能。镉对机体的危害是破坏肾脏的进曲小管,造成钙等营养素的丢失,使病人骨质脱钙而发生骨痛病等。
重金属在蔬菜中的富集作用也是非常明显和有差异的。例如,镉在不同的蔬菜中的富集程度是不一样的,按富集系数大小的不同,蔬菜中镉含量顺序是:芹菜叶最多,菜花最少,中间由大到小分别是:菠菜、莴笋、大白菜、油菜、小白菜、芹菜茎、韭菜、茄子、圆白菜、黄瓜等。因此,这可以作为人们消费食物时避免有害重金属元素生物放大作用的一个参考。
而汞主要蓄积于鱼体脂肪中,鱼是汞的天然浓缩器,鱼龄越大,体内富集的汞就越多。不同鱼种富集汞的能力不同,鱼体中汞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来说,食肉鱼体内汞含量大于食草鱼,吃鱼的鸟在体内蓄积的汞更多。尽管江水中汞的含量较低,但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鲶鱼等食肉鱼中汞的含量大大增加,也增加了食品的不安全性。
国外这次调查报告披露的有害物质中,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而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发达国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早已被禁用或限制使用。但是,为何这些有害物质会大量出现在我国的环境中呢?
一是,中国国内环保的措施和法律处于滞后阶段。中国的法律法规既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同时也未对制造和使用全氟辛烷磺酸和其他全氟化合物做出规定。正因如此,导致了这些化学物质在我国大量产生。
另一方面,中国即使有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的法律和法规限制,如对重金属镉、铅、汞的限制,但是有法不依的情况屡屡发生。例如,7月12日,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同时,仅2009年环保部接到重金属污染事件报告就有12起,共有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而那些没有报告的污染或许更多,不少人已经在体内蓄积着各种有害物质。
中国的环境有害物污染大都与地方只追求GDP,有意无意违反环保法规有关,从而造成环境的恶化,因而让所有中国人生存在一个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中。为了不在毒素和生物富集毒物的环境中生存,该是国人惊醒和采取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