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月2日宣布,李建远科研团队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如果这一成果最终被确认,则是中国国内该领域的一项突破。尽管其技术路线是沿用克隆羊多利的传统克隆方法。这种传统的克隆方法是,去除卵子的细胞核,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卵子中,让重组后的卵子发育成囊胚。
再进一步发育,囊胚就可以成为胚胎,并可提取其中的细胞发育成各种器官和组织。由于是通过供者细胞的DNA生成的胚胎,以后发育成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就与供者具有同一性或同源性,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因而为器官移植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提供了可行的选择,从而造福人类。
现在甚至将来,全面禁止克隆和区分生殖性克隆(克隆人)与治疗性克隆的争论都会存在。在中国,治疗性克隆是被允许的,这也意味着用以治疗疾病的克隆人胚胎在中国是合法的。
中国在治疗性克隆上取得进展,应当说是一件有意义事情。但是,治疗性克隆需要遵循严格的法规。2003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就已下发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因此,治疗性克隆应当在这个原则严格指导下进行。例如,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不得将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
而另一方面,尽管人胚胎克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离临床应用还相当遥远。所以应当理性而清醒地看待人胚胎克隆。同时,由于治疗性克隆人胚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社会伦理方面的争论,人们担心科学研究会从治疗性克隆轻而易举地就转化为生殖性克隆,所以克隆人胚胎只是干细胞研究和治病救人的一种选项。
不涉及伦理之争的其他干细胞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果。例如,《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的首位就是细胞重新编程,科学家用人工手段以回拨细胞发育时钟的方法,可以将人和动物的成体细胞重新编程,转化为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也可以分化和生长成各种器官和组织,对病患者进行治疗。从多样性和避开伦理论争的意义来看,这种选择也许更为现实。所以,中国克隆人胚胎成功只是干细胞研究中的一种选项而已,前景虽美好,道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