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虫世界里,蜜蜂是名声显赫的益虫。它们有群栖的习性,文明礼貌,团结合作,在为人类造福的辛勤劳动中,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秩序井然的战斗集体。
蜜蜂没有个体单干户,它们是由许多只蜜蜂所组成的群体大家庭。一箱蜜蜂,也叫一群蜂,人们习惯上称为一个蜂群。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过着和谐、融洽、有条不紊的生活。单个蜜蜂,只不过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组织成员,它们若脱离开这个整体,便无法生存。
雌蜂为王
一个蜜蜂大家庭,是由一只大腹便便的寡妇母蜂(蜂王)和成千上万个女儿(工蜂)以及几百个儿子(雄峰)所组成。一般情况下,雄蜂是不被重视的,只有在每年春夏的繁殖季节,由于传宗接代的需要,雄蜂才会成为座上宾。在一个蜂群中,蜂王的个体最大,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是蜂群中唯一的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它是主群的母亲,也是蜂群生命的中心。它一生的职能就是专司产卵生殖,繁衍后代。刚孵化出来的新蜂王,经5~7天就飞到空中举行旅游结婚,与7~10只最强壮的雄蜂交尾,称为婚飞交配。从此,雄蜂的精子就一直贮存在蜂王的贮精囊里,是够它一生中产受精卵所需用。以至它便没有外出的机会,一直生活在黑洞洞的蜂窝里。唯一的工作就是日夜不停的往一个又一个的巢房里产卵,人们风趣的称它为产卵的机器。一个优良的蜂王,一年能产20万~30万粒卵,特别是在繁殖期,一昼夜就可以产卵1500~2000粒,其重量几乎等于它的体重。
蜂王在繁殖后代方面,有着与一般生物不同的奇妙本领,普通动物产生的后代不雄即雌,而雌雄后代的数目在产前是不能随意决定的;而蜜蜂所生的后代,除雌雄之外,还有一种不完全的雌性,这就是工蜂;同时蜂王还可以根据巢房的大小来确定产卵的数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蜂群总是只有一只母蜂。除了偶然出现的母女同巢的情况下,两只母蜂可以共同生活一个时期外,当蜂群里出现两只未交尾的母蜂时,它们之间就会互相咬杀,直至最后留下一只。但在分群时,当新母蜂——处女王出世或将要出世,老蜂王就率领全群的一半人马进行分群,开始离开原来的住所,另筑新巢,重新建造第二个家,此后就成为一个新的蜂群。
蜂群的主体
在蜜蜂王国里,工蜂是蜂群中的主体成员,数量最多。一个蜂群少则一两万只,多达五六万只。它们虽然是雌性蜂,但是由于性腺退化,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在非常情况下是不会生殖的。工蜂个体最小,每只仅有0.1克,一万只凑在一起也不过2斤来重。别看它们个头小,劳动量却相当大,左右蜂群的一切。真可算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庭事务,外出采集,所有大事小情全部承担。
刚出房的幼蜂,什么也不会干:2~3天后,开始清扫巢房;4~7天的工峰,担任喂饲幼虫,它们把花粉粒嚼碎,加上蜜和水,制成乳糜状蜂粮喂养幼虫,被称作哺育蜂;8~14天的工蜂,仍以内勤为主,从事酿蜜,泌蜡、扇风和守卫警戒等工作,这个时期叫做保姆蜂;15天以后的工蜂,便以外勤为主,因此称为采集蜂。
蜂中的懒汉
在蜜蜂家庭中,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无父之子,虽然也是延续后代和繁殖种族的重要角色,但是数量却不多,而且真正起作用的也仅是极少数。它们是一些比工蜂体大、比蜂王稍小而较粗壮、长得胖胖乎乎、笨头笨脑的家伙。采花酿蜜不见面,家务劳动不伸手,什么工作也不干。除了饱食终日外,唯一的职能就专门等待做“新郎官”。当本群或邻群有处女蜂王出巢作结婚飞行时,它们便闻风而动,振翅高飞,争先恐后的抢着与新娘交配。而在交尾后由于生殖器留在母蜂阴道内折断,便很快结束了游手好闲的一生。但是,能与蜂王交配的也只是很少的几只,其余的大多数都因未能追上蜂王而落伍,就再返回到窝里闲荡,继续充当好逸恶劳的食客。而当它们在巢里的数量过多时,常会产生分蜂热,闹得全群不得安宁。
在夏季蜜源充足的时候,工蜂们终日忙个不停,没有工夫去注意和理睬它们,但一到气候变冷或蜜源缺乏时,工蜂们见到家中还养着一些多余的寄生虫,就会毫无情面地不约而同的把它们驱赶出去,被冻死或饿死在巢外或荒郊里,偶有幸存者,也会被养蜂人捕杀。
外勤蜂的艰辛
在百花盛开的季节,天刚蒙蒙亮,蜜蜂们便飞出蜂房,去寻花采蜜。采了一花又一花,往返蜂房一趟又一趟,甚至趁着月光“加班加点”大干一番,一直到很晚还有少量工蜂运载着蜜粉飞翔在归巢途中。有些最勤奋者为了多采些花蜜,无法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只得露宿在花丛间,待第二天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归巢。
当近处的花儿采完了,它们就不辞辛苦地远飞若干里出去找寻新花源。采集花蜜持续飞行的时间一般为10~60分钟,而在采集花粉时的飞行时间最多也不超过30分钟。它们具有异常强大的体力,每次外出采集能够携带35~50毫克的花蜜,采集的有效范围为500~750米,一般为2~3千米,大时可达5千米。在蜜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时也到7~8千米以外去采集。
有人作过这样的观察和推算:一只工蜂采酿成1千克的蜂蜜,要采集一百多万朵花上的蜜,在从蜂房到蜜源之间要往返飞行15万次。要是花丛到蜂房的平均距离为1.5千米,就需要飞行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的11圈!这是多么大的劳动量啊。即使在采集的归途中遇上了暴风雨,它们也不忍心丢掉花蜜轻装飞走。难怪在花事最盛的大流蜜期里,由于它们昼夜不停的劳动,以致最后不是累死在巢门,就是陨落在飞行途中。
内勤蜂也不轻松
外勤工蜂采集了“百花精英”后,内勤工蜂便开始了紧张的酿蜜活动。花蜜是一种从植物蜜腺里分泌出来的带着芳香味的含糖液体,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原料。外勤蜂把花蜜采回来,连续不断的从个个的蜜囊里吐给内勤蜂。内勤蜂们再相互经过120~240次的吞吐,然后再在夜间慢慢的咀嚼。所以内勤蜂夜间酿蜜也同样是非常劳累的。它们把未成熟的花蜜吸到蜜囊里,经过唾液中转化酶的作用,促使花蜜里的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然后再分散地吐在蜜房里,接着振翅扇风,让多余的水分蒸发掉,使蜜浓缩而达成熟,并封上一层薄薄的蜡。这就是蜜蜂酿蜜的全过程。
内勤蜂除了酿蜜,还要把外勤蜂采集回来的花粉用花蜜浸润,接着用头把花粉捣固结实,最后在表面涂一层蜂蜜,由于花粉酶和细菌的作用,花粉起了变化——糖制成乳酸,这就是用来饲喂幼虫的蜂粮。此外,它们还要专门为蜂王酿作营养更丰富的高级蜜——王浆。吃一般蜜的工蜂最多才能活六个月,而蜂王却能活四五年,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人们发现王浆比一般蜂蜜含的乙酰胆碱样物质要高出几倍,另外还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激素和糖等。
在夏秋季节辛勤采蜜的工蜂,一般很少能活到冬天,可是它们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生存,却心甘情愿地全力采集越冬饲料。工蜂酿的蜜很多,但自己吃的却很少,把营养最丰富的奉献给蜂王,它们粗茶淡饭,从不计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临死还要飞出巢房,不防碍别人的生活。人们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誉它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责任编辑 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