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这似乎是中国国情的基本概况之一。
但是,由于十多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因此,中国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还是提高生育水平?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百科知识》:生育水平是用什么来衡量的?中国现在的生育水平很低吗?
乔晓春教授:我们用生育率来反映生育水平。我们常说的生育率其实指的是总和生育率,它是指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某年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总和生育率形象地用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来反映现在的生育水平,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到底中国的生育率有多低?这是从1990年以后一直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离我们时间最近、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可信的是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当时是2.31。从那以后,由于出生人口数据漏报,每次调查得到的生育率都很低,甚至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生育率是1.22,比上世纪90年代任何一次调查都低,甚至低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使研究者产生了怀疑。也就是说,90年代以前生育率很高,但是我们知道多高;90年代以后生育率降低,但是我们不知道有多低。
由于人口普查和其他全国性调查提供的数据不太准确,学者们只能估计生育率是多少。学者的估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内部一致性原则,用人口调查和普查的数据估算2000年的生育率,结果是1.3~1.4,很低。我认为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因为你所依据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另一种是借助外部数据,即用非出生数据、非人口调查数据进行估计。主要是用教育部门的小学入学登记数据,虽然这个数据也不可能很准确,但思路是对的。估计的2000年的生育率在1.8~2.0。两类估计结果差很大,但我更倾向于后一类。我的观点是中国目前的生育率是1.8~2.0。
《百科知识》: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太多。生育率低可以降低人口数量,难道不是好事吗?
乔教授:曾经的高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过多,长期以来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但是研究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就会发现人口少,生育率低也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消费需求低下、老龄化程度严重导致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高使其产品缺乏竞争力等。
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聚集了最有名的科学家,研究按照美国的体制,人多些好还是人少点好,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人多点好。因为他们有技术,有生产能力,经济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人要。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动力是消费而不是生产。如果有人买,什么不能生产?经济自然就发展迅速。美国之所以经济发展不快,原因是消费不旺,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太少。
再比如说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生育率下降速度甚至比我们政府推动下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还要快。日本学者和美国学者现在得出一个结论:日本这十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育率下降太快,老龄化速度过快。现在日本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人多已经不是压力了,资源都可以从外面进口。人多对一个国家没有绝对的限制,只有相对的限制,只要经济发展好了,人多点没有问题。
《百科知识》:生几个孩子是比较理想的?中国需要如何进行调整以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乔教授:从理论上来说,总和生育率在2.1左右是最合适的,就是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多一点,这样子女一代和父母一代的数量保持平衡,人口结构保持不变,社会结构不会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波动而产生相应的波动。比如说就业、高考,要是赶上人多的一代,就会竞争非常激烈。要忌讳这种人口结构的大起大落。因此从长期来看,2.0~2.1是最理想的。
1.22的生育率相当于一个人一生就生一个孩子,城市1.2差不多,但是在农村人们不可能平均只生了1.2个孩子。你的感觉和实际数据完全不一样。现在网上有人说生育政策要放开,但他们的依据都是生育率是1.2,如果真是1.2,严格来说不需要讨论了,就是要放开。但是没放开,意味着官方和学者都不认为生育率是1.2。现在的情况是,尽管没有证据,感觉人们的生育率还是很高,大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据感觉在做事。学者的研究、国家的决策都不能依据感觉,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人知道真实的情况。因此,在生育率说不清楚的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都没有权力来改变现在的政策。
保持政策不变在短期是可行的,但是时间长了是不行的。欧洲的生育率很低,大家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将生育率从高降到低是可能的,但将长期以来已经较低的生育率提高却不太可能。中国计划生育是努力把生育率从高降到低,这是可能的,也是有效果的,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把生育率从低调到高。原因是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旦已经很低了,则是无法逆转的。
《百科知识》:我们做过生育意愿的调查吗?结果怎么样?
乔教授: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调查。国家计生委在2002年曾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对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做过一个调查。后来发表的文章中,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是在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你希望生几个孩子,结果是2.0。同时也问了没有计划生育你想生几个孩子,但是结果好像没有公布。
根据那个调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现在的生育意愿还在2.0以上,我们还有机会。但是生育意愿永远是单向下降的,这是规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低生育意愿,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一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放开政策,甚至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都不可能使生育率回升。
我们面临的一个选择,就是如何权衡使生育率低一些同时又不至于低到出现严重问题的程度。从数量上来说,希望人少一点,但是又不能少到不生了,人口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甚至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中国估计在本世纪20年代会出现负增长,人口开始出现绝对减少。人口减少从数量上来说是好事,但是长期的负增长会给人口结构带来很严重的问题,老龄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不能为了解决数量问题而不管结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准确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平衡了。
《百科知识》:您能否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状况做一个展望?
乔教授:假定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8,如果政策不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不断下降,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人口增长率也会持续下降。此时,人口达到零增长的时间是2024年,最高人口为13.93亿。从2024年以后中国人口开始减少,而且自然增长率会快速地持续地下降,到2085年甚至可以下降到-13.4‰。而总人口会持续下降到2100年的6.7亿。老龄化程度会非常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10.1%上升到2100年的48.9%,即到2100年,中国会有一半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如果在2020年以前,即在人们的生育意愿还没有下降到比较低的程度,将生育率向上调整到2.0。那么人口达到零增长的时间就可能会推迟到2038年,峰值人口为14.33亿,最低的人口增长率为-2.5‰,并在2088年重新返回到零增长,此时人口总数为13.20亿;到2100年人口总量会略微提高到13.32亿,那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30.6%。
据联合国的预测,未来50年内欧洲任何国家的负增长的千分比都不会超过两位数。尽管这样,欧洲国家已经面临着很严重的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如果中国人口负增长真的达到-13.4‰,那么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绝对不会比欧洲国家差。
因此,中国从现在开始,最多不过10年,面临着提高生育水平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时机取决于目前的生育率和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群众的生育意愿,所以,我们需要搞清目前真实的生育率,需要持续检测群众的生育意愿。我们现在面临着与当时决定是否实行计划生育一样的重大选择。
【责任编辑】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