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恢复了吗?
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协议经常被引用为国际合作治理污染的标志性协议。蒙特利尔协议拉开了逐步淘汰氯氟烃和其他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化学物质的帷幕。
近年来,至少臭氧度没有再下降,甚至在有些区域还提高了。但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臭氧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它们掩盖了消耗臭氧物质的减少带来的变化。比如极地同温层的云层就会加速臭氧损失,帮助形成这些云层的温度变化会使臭氧含量大幅度波动。在寻找臭氧层恢复迹象的研究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贝特西·威塞海德及其合作者研究了近期臭氧层测量的趋势。他们认为有铁证表明,最近臭氧层的改善情况大部份与大气中氯的含量减少有关。
摘自《自然》
2006年5月4日
小小心脏不简单
脊椎动物胚胎的心脏最初是一个无瓣膜的管状器官,它在可辨别的心室和瓣膜发育之前就开始泵吸血液了。在这个时候,它通常被描述成蠕动的泵。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四维可视化的近期进展保证了对早期心脏的结构和机能做出新的观察。利用这些方法,美国贝克曼学院的弗罗哈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斑马鱼胚胎的心脏管中细胞的运动和经过心脏的血流,获得了与蠕动是胚胎心脏的泵吸机制相抵触的结果。他们提出了一个对早期心脏动力学更可能的解释,泵吸动作是心脏管中弹性波的传播引起的吸力的结果。
摘自《科学》
2006年5月5日
皮肤病与过敏
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甚至哮喘、花粉热等疾病,都是诸如皮肤以及肺、眼睛、鼻道和咽喉的内层等身体表面保护组织的慢性炎症。传统治疗关注的是抑制过敏原过于活跃的免疫应答,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只是这些事件中的半个主角。
前不久,美国马里兰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朱莉娅·塞格雷等人指出,对连接蛋白26(即Cx26,一种皮肤蛋白)有缺陷的人来说,皮肤的损伤可能会导致产生过剩的Cx26。而Cx26这种基因通常同过敏有关。因此,很可能仅仅抓痕这样的小伤口,就是某些孩子迈向湿疹、牛皮癣甚至哮喘和花粉热等疾病的第一步。
摘自《新科学家》
2006年5月6日
利用阳光为人类工作
以阳光分解水工程师可利用的技术有三种:一是太阳能电池,它拥有高效分解水的纪录但却相当昂贵。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微生物,花费低廉但迄今为止仅生产了极小量的氢。第三种选择是光催化作用,它依赖在半导体中快速释放的电子。电子遇到水分子时替换水分子中氢和氧之间化学键上的电子,于是分解水,产生氢气。光催化剂没有太阳能电池贵,又比利用微生物的方法能产生更多的氢。
事实上,通向氢能经济的道路显然正越来越光明。现在,分解水分子释放氢气的纳米管能高效率工作,很快就能利用太阳光谱制氢了。
摘自《科学美国人》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