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有研究者称,至少到203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2%以上,今后2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这是一个令方方面面皆大欢喜的消息。
但也有令人担忧和不安的消息传来: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水域今年破冰后又出现大面积鱼类死亡。环保专家认为淀区水质污染是造成鱼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污染源来自白洋淀上游地区,在那里,污染防治不能达标的企业有上百家之多!干枯之后的白洋淀1989年恢复调水,随即大量污水涌入,导致多起死鱼事件。几年过去,淀里黑鱼和鲤鱼的汞含量都超标,鱼类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少。到了2000年白洋淀水域更遭受重大污染。污染涉及4个乡镇38个村庄679个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2385.92万元。此后,白洋淀的水环境屡治屡污。今春的死鱼和环境损失可能还要大于2000年。
上述一喜一忧的两则消息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后面,中国的环境付出了沉重和惨痛的代价。
虽然我们已经引进了绿色GDP的概念,但是在实践中是否以此来衡量管理者和政府官员的成绩并没有硬性指标。相反,倒是纯粹的经济发展指标,即GDP的增长却一直是考评的刚性指标,因而这成为环境治污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落实到实处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而不是经济发展与预防环境污染齐头并进。所以,总是在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之后才进行治理,正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一样,预防在先的投入少效果好,而治疗在后的成本高成效也低,因而环境永远处于病态。
另外,即使很多地方的企业都经过了之前和之后的环境评估,但评估查出问题也只是收费而已,以罚代治,却不管企业是否继续污染。说实话,这种继续污染很多都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隆隆战鼓下催生的。
白洋淀传来的消息是一种警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在听到经济增长的好消息的同时,更希望听到环境保护方面传来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