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二三事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代的第十三个皇帝,万历是他的年号,死后被谥为神宗。明代共有16个皇帝,万历皇帝是在位最久的,他6岁被立为太子,10岁便登基为帝。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他在父亲明穆宗的灵前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去世,万历在位足足有48年还多一点。在这48年中,前10年是在张居正辅佐下的实习皇帝,张居正推行新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使万历前10年显出一片安裕升平的景象。张居正死后,万历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时期,几乎同时进行了平定蒙古叛乱、援朝抗倭和平定播州叛乱的“三大征”,这差不多是万历四十八年中唯一值得称道的政绩。万历后期的20余年,怠于朝政,多年不理政事,不上朝、不批奏折,几乎与朝臣断绝了联系,甚至朝中大臣的位置有了空缺也懒得补上,万历三十年时,各地的知府就缺了25名。万历的怠政造成了中枢瘫痪、党争成风、国库拮据、边务废弛。清朝修定的《明史》评论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实习皇帝

  

  万历是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李太后出身小商之家,有贪财好利的习性,万历成年后怠于朝政而勇于敛财不能不说是受其母的影响。

  万历即帝位时才10岁,还完全是个孩子,扶植他习为帝业的主要有三个人,李太后、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李太后对万历爱之最深也责之最切,为了能使万历尽早成为一个像样的皇帝,她处处严加管教。每逢临朝之期,李太后总是将近五更便亲自叫万历起床。万历读书的事,她也每天都要检查,如果背诵不出或讲不上来,便要罚长跪朗读,直到做好为止。冯保是太后的耳目,万历也很怕他,有了错处,即便瞒过了太后,被冯保知道了也逃不脱。张居正除了执掌朝政,也是万历的老师,万历犯了错误,张居正不仅上疏严厉指责,还代拟措辞尖刻的悔过书——“罪己御札”,让万历反省自己的罪过。

  这三个监护人严厉的管教造成了年轻的万历皇帝依赖和懦弱的性格,这种依赖和懦弱在登基大典上就有明显的表现。登基大典上年幼的万历很害怕,太监冯保紧紧跟随着他,甚至当万历登上御座接受百官朝贺时,冯保还跟随在御座旁边一同接受了百官的拜贺,引起举朝哗然。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更有甚于冯保,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母亲李太后的影响。万历年幼时,每当有了过错或是读书不用功,李太后就以郑重的口气把这位尊师抬出来,说:“这叫张先生知道了可怎么好?”使万历感到,张先生的威势竟远在太后之上。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从“夺情”事件表现得最为显然。“夺情”发生在万历五年,那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当时的制度,为人子者,遇父母之丧要守孝三年,即使位极人臣的张居正也要去官回乡。但那时万历视张居正如擎天之柱,离不开他,所以就勉强提出了“夺情”之说,仿照古礼,夺亲子之情为忠君之情。使张居正匆忙赶回家乡安葬了父亲,便又赶回京城重理阁务。即使在张居正离京的一段时间,朝中大事也还要星夜送往江陵,由他斟酌处理。可见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之深。

  张居正于万历初年实行改革,史称“万历新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革除正德以来的弊政,主要是扭转财政危机。简单说来,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政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史称“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另一项是实行一条鞭法,将粮、绢、徭役都折合成银两,按田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使明政府的岁人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时万历还是不能理政的孩子,然而新政的顺利实施却不能不说有万历很大的功劳,这个功劳就是万历的信赖和倚重,使张居正独掌朝政,完全没有掣肘之忧。在这一点上,可以与宋代的王安石变法相比较,两个皇帝都被谥为神宗,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不坚定,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张居正变法由于得到万历的支持,阻力就小得多了。

  万历前十年,张居正的辅佐和“万历新政”的推行使行将没落的明朝有了中兴气象。

  

  短暂的励精图治

  

  万历对冯保和张居正的感情前后变化很大,早年虽然十分依赖,但二人对他的过分钳制也使他产生了很多的不满和怨恨。比如冯保,作为太后的耳目,常常向太后告密,而且每告必应,太后的惩罚也就随之而至。最让万历怀恨的是冯保曾多次拆散他的玩伴,把他喜欢的小太监赶出宫去。万历最心腹的太监张诚就是被冯保驱逐出京城的,后来张诚又回到万历身边,这件事也成了冯保被抄家的导火索。

  万历对张居正的感情更复杂,既敬且畏,又非常依赖。万历不单当面背面都以先生或张先生称之,在有谕帖给张居正时,称呼常是“太师张先生”或“太师张太岳先生”。在张居正卧病期间,万历生怕失去他这个擎天柱,不仅不断派人探问病情,还频频颁发巨额资金作为医药费用。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死后最初也倍极哀荣,但仅到次年就形势大变,张居正不仅被削去所有官阶,后来还抄了家,儿子自缢身亡,家人也多有被迫害致死的。之所以很快就有这样的巨变,一方面是张居正变法树立了很多政敌,另一方面,张居正权倾一朝,为人威福自恣,也招来很多怨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万历这个当朝皇帝钳制太过。万历成年以后,仍然好像在冯保和张居正的监护之下,万历的不满在张居正生前都被掩盖了,死后却都爆发了出来,亲政的皇帝迫不及待地对他过去言听计从的“元辅”、“太师”进行了清算。从某种程度上说,清算张居正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摆脱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钳制,万历皇帝有过一段短暂的励精图治的时期,先后平定了蒙古人在西夏的叛乱,援救朝鲜抗击倭寇,又平定了西南部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这三次战役虽然不是万历亲征,但确实运筹帷幄,显示了他的果决和胆略。“三大征”是万历当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之后万历就隐居深宫倦理朝政,可以说做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皇帝”。

  

  隐居皇帝

  

  懒于朝政,多年不理政事,可算是万历皇帝一生最大的特点。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一书中,把万历皇帝怠政的表现总结为“六不做”。“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不郊不庙”就是不亲自祭祀天地和祖宗。《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天地祖宗历来是天子最重要的活动,万历连敬天祭祖都不参加,可见懒到了什么程度。“不朝”就是不上朝,“不见”就是不接见大臣,万历皇帝有二十几年不上朝,明军萨尔浒大败后,大学士方从哲上疏,希望皇帝能够出御文华殿,召见文武百官,结果这个请求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不批”就是不批阅奏折。万历对付朝臣奏折的办法是“留中”,就是对朝臣的奏章不做批示,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既不褒扬也不批驳,也不出示外廷讨论,总之,就是全无回应。上朝理事和批阅朝臣奏章是皇帝了解政局,执掌朝政的主要手段,不朝不见不批,相当于与朝臣断绝了联系,成了一个隐居皇帝。

  除了懒惰之外,万历也是一个以贪婪著称的皇帝。早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万历就想方设法在宫外搜寻一些珍奇玩物填充自己的小私库;到万历中期,他几乎使自己与朝臣处于对立的形势,不管阁臣想要他去做点什么或批准什么事,他都要讨价还价,多少总要捞一点才肯罢休。万历一朝,抄家之风盛行,也是万历的贪财所致。冯保和张居正获罪后都抄了家,此后朝臣有罪往往要抄家,而抄家常常大有收获,让万历觉得这个来钱的法子比向国库伸手方便多了。万历所想的生财之道中,为害最大的是“矿税”一项。万历先后派出内监多批征收矿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虽统名为矿税,实际远不限于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总之凡有名目,无不取税,大小内监遍布各地,敲骨吸髓,扰得民不聊生。

  多病也是万历的一大特点。万历虽然在位48年,不算短命,但一直病魔缠身,身体状况很糟糕。史书记载万历皇帝长得很胖,甚至说他行动的时候需要小太监帮他捧着肚子。万历的身体状况主要归咎于他荒淫无度的生活。万历皇帝嗜酒贪杯,好色无度,还有玩弄娈童的荒唐行为,据说当时宫中有“十俊”,就是十个聪明俊秀的小太监,“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起卧”。万历皇帝并不承认自己的荒淫无度是致病的原因,但从当时南京吏部右侍郎赵志皋上疏中可以看得很明白,疏奏劝皇帝保养龙体,说:“得非衽席之爱不能割,曲蘖之好不能免乎?”所谓“衽席之爱”“曲蘖之好”说的就是“色”和“酒”两个字了。《明神宗实录》里有很多万历自陈病体沉重的话,如,万历四十六年他对首辅方从哲说:“朕入伏以来,着湿熏蒸,不时腹泻,头目眩晕,身体发软。今见服药未愈,临朝不便。”有学者认为,万历后期的隐居不出,不理朝政,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是真的病得不能动了,理由之一是,万历一向以孝顺闻名,但万历的嫡母陈太后病逝,她的葬礼万历都没能参加,可见病情属实,不会是借故偷懒了。

  

  结语

  

  一般讲明史,晚明时期就是从万历开始的,明代1368年建立,在万历即位之前,明代已有200余年历史,而万历死后,虽然还有3个短命皇帝,但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仅仅24年就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万历皇帝不理朝政造成的边务废弛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逐渐统一女真部落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正式向明宣战。多病、贪财、懒惰的万历皇帝以他48年的漫长统治,将明朝这艘风蚀虫蛀的大船向终点驶去。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的陵墓——定陵是唯一被开掘的明代帝王陵墓。1958年,万历的棺椁被开启。棺椁中有神宗的尸骨,经尸骨复原发现,万历皇帝是驼背。文化大革命中,万历的尸骨被毁坏、焚烧。

  相关链接:万历皇帝的主要传记资料

  1.《明史·神宗本纪》: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清代官修的前朝历史。《明史·本纪》的第二十章和二十一章是《神宗本纪》,这是正史中的万历皇帝传记资料。

  2.《正说明朝十六帝》:许文继,陈时龙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本明代十六位皇帝的传记。

  5.《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本书以万历十五年为断面剖析中国社会。

  4.《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本书讲述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明朝灭亡60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大篇幅讲到了万历的怠政及其后果。

  【责任编辑】林 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