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达·芬奇

事实上,早在五百年前也就是达·芬奇的有生之年,他已经是一个明星式的人物了。包括罗马教廷在内的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圈都对他青睐有加,或以得到他的绘画作品为荣,或对他的技术发明创造感兴趣,或钦仰他的博学多识。总之,他的多才多艺已被他同时代的社会所了解。

  不过了解并不等于理解。在瓦萨里的达·芬奇传记中,虽然肯定了达·芬奇是一位天资过人的艺术家,也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异常广泛,但瓦萨里的逻辑是;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多才多艺大大地妨碍了达·芬奇的艺术创造,并使达·芬奇养成了做事虎头蛇尾、心猿意马,缺乏专心致志的行事风格。瓦萨里有这样的眼光与见识并不奇怪,因为身为米开朗基罗的弟子,受业传习多限于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领域,他以艺术家的模子硬套达·芬奇,其结果可想而知。就这样瓦萨里一言九鼎,作为艺术家、科学家、解剖学家、技术发明家的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被简化为一名艺术家,而且其成就在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辈之下。

  达·芬奇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理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年以来,能够证明达·芬奇非同寻常的那些手稿并不为世人所知。直接原因是达·芬奇的弟子兼遗嘱执行人法兰西斯科·梅尔茨对老师的手稿的整理传播与保护非常不力,致使达·芬奇手稿大量流散。这些手稿分别流在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地,大多为公共收藏,少部分为私人收藏。粗略统计达·芬奇留给梅尔茨的手稿约有13000多页,目前知道下落的仅有7000余页,还有近半数的手稿不知所终,可能永远佚亡了!当然,也许若干年后,在欧洲某个古老的图书馆尘封的角落里又能发现一些,这种戏剧性的意外,历史上的确有过,如“马德里手稿”就完全是偶然发现的。可见,发现达·芬奇是达·芬奇迷们的一个期待。

  正是有了达·芬奇手稿的不断发现与对手稿的研究整理,时隔四百多年,世人对达·芬奇的认识才跳出了瓦萨里划定的框子,重新认识到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天才同时还是杰出的科学技术奇才。

  在浩如烟海的达·芬奇手稿中,最先整理出来的是《论绘画》。其实这部手稿在达·芬奇的晚年已具雏形,之后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于世。直到1817年在意大利乌尔宾诺大公的图书馆重新被发现后,世人才得以见到《论绘画》的全貌。表面看这似乎是一部论述绘画艺术的专著,但在达·芬奇的眼里绘画是一门科学。字里行间洋溢着达·芬奇对事物真相的执著,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合理的推断力,弥散着对自然界的赤诚与热爱,充盈着求真和探寻的精神。不妨摘录两段文字感受一下。

  当飞鸟沿着水平方向飞行的时候(下图),愈近眼睛的地方仿佛飞得愈高。设gh是水平线,g是飞鸟,沿gc线飞行,设n是眼睛,鸟每往前飞一段,鸟像在瞳孔上也愈抬高一些,使眼睛看去,鸟仿佛高飞了。若鸟沿水平线飞去,则它每飞一程都似乎降下一些。

  发现达·芬奇

  树的南边比北边更年轻,更有活力……截断的树的年轮表示出树龄,并可依据其厚薄推出哪一年较湿润哪一年较干燥,还能指出树枝的朝向,因为朝南的一部分比朝北的一部分厚……

  在阅读这些文字时,我常常觉得不是在读关于绘画的论著,而是在看科普读物,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学语文课文只摘录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论绘画》实在奇妙,比如讲到树叶的生长排列规律,即所谓的“叶序”,达·芬奇的发现比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早了一百多年,而对年轮的发现比后来的科学家也有一个世纪的提前量。显然,我们对达·芬奇的发现是不够的。

  达·芬奇的科学观察和预见以及技术创造的提前量和范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描绘了第一张月相图,即月球的地貌图,首次描绘了一系列航拍式的地图,构想并设计了直升飞机及多种飞行器:他设计的自行车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几乎一模一样,他解说鸟的飞行原理:“物体对空气施加的巨大压力就像对身体施加的压力一样”,这一论断比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早了几乎整整200年;他关于光以波的方式传播的见解,竟与180年以后的惠更斯如出一辙。以至有人怀疑惠更斯有抄袭达·芬奇的嫌疑:他与数学家帕乔里合作,共同完成了题为《论神圣对称》的论文,突破了柏拉图和欧几里德关于几何多面体的经典建树……从数学、物理学、化学到天文学、气象学、水文学、地质学、植物学、地理学等等,他都有研究,而且都有心得和亮点,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一切达·芬奇是怎么做到的?天资聪颖,好奇又好学固然是重要原因,或许更重要的是他自幼所受的“非正规教育”,即那种没有条条框框的教育。了解与认识达·芬奇,对于育才的学问将大有裨益。所以,我们需要发现达·芬奇。

  其实,对知识的渴望对于达·芬奇而言只是一种表象,他的愿望要复杂得多。达·芬奇从亚里士多德那里继承了一种观念,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能够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纳入其中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泛宇宙观的知识系统论。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或思想上的时尚。直到17世纪许多划时代的科学发明与发现诞生之后,人类的知识体系才得以从根本上重新建构。像达·芬奇这样的人杰也未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所以,翻开科学史我们只能扼腕叹息,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多次与他擦肩而过,失之于交臂间。如“血液循环的理论”,当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时,达·芬奇研究心脏与血管已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不过,达·芬奇科学探究与预见的成就至今已有公论,他在科学史册里虽然缺少浓墨重彩,但许多彪炳科学史册的大家如果与达·芬奇站在一起,巨人依然是达·芬奇,而那位个子不大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可能正是牛顿。

  退一步说,达·芬奇即使没有上述那些科学探究与发现,只要有以下两项成就也足以堪称科学家与技术发明天才。一是解剖学,再就是工程技术发明创造。

  解剖学是达·芬奇用力最勤的科学,在他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人体解剖研究从未中辍,他独立解剖过的人体多达数十具。尽管现在保存下来的这部分手稿已远不是他当初积累的原貌,但这些图文并茂、绘制精美的资料,其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历仍然能使专业领域折服,实在很不简单。

  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研究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所有系统,他从肌肉系统开始,逐一地揭示了骨骼、血液,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等系统的生理构造,并研究了各个系统的相应器官。他对视觉器官的研究非常深入,发现了视神经。这与他格外重视视觉的观念分不开,他认为视觉应居于所有感觉器官的最高层次。他多次打开人头的颅腔,仔细地观察并解剖了脑髓,试图找出灵魂的所在。有一点应该特别强调,对人类胚胎的研究他绝对是开先河的第一人,称他为胚胎学之父一点儿也不算过分。

  至于工程技术发明创造成就则足以开辟一个博物馆来陈列展示,事实上世界上至少已经有两个这样的博物馆。一个是设在米兰的达·芬奇科技资料馆,另一个是位于托斯卡纳达·芬奇诞生地芬奇镇的达·芬奇博物馆。那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堡,1952年修复后,即开始展示达·芬奇的科技发明创造成果,之后不断完善充实,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在这幢三层高的建筑物里,陈列子达·芬奇的设计图纸以及根据图纸复制的事物,数量多达55件。据达·芬奇研究专家的整理,达·芬奇的科技发明创造计有一百多项,其中的一些发明非常有用,如打桩机、蒸馏冷却系统、风向仪、里程表、救生圈、降落伞、湿度计、时钟、挖泥船、开渠机、船底抽水机等等,有些技术经过不断改进至今还在使用。他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涉及的领域计有军用武器、飞行器、动力设备、传动装置、纺织设备、检测仪器、冶炼设备、水下设备以及一系列的工作机器。达·芬奇利用火炉向烟囱持续散发上升热气的原理,以此为动力,通过一组动力传导与转向装置,使火炉上的铁架持续而缓慢的旋转,进而发明了一种实用的自动旋转烤肉机。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发明属于环保节能型,面对达·芬奇我们还能说什么呢?除了叹服,还是叹服。

  达·芬奇究竟应该有多少身份?画家、雕刻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服装设计师、数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解剖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建筑学家、机械发明家、工程师……身份或头衔对于达·芬奇已属次要,因为真正的达·芬奇是一座到处都埋藏着知识宝藏的大山,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探明了许多,但远不是全部。对达·芬奇,我们还需要发现,发现,再发现。

  [责任编辑]庞 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