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得了多少次金像奖,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该做的家务还得做。
2013年2月25日,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夺得最佳导演奖。此外,这部荣获11项提名的3D电影还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配乐3个奖项,成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可是,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李安竟语出惊人地说:“我是个怕老婆的男人,没有我‘强悍’的老婆就没有我的今天。”
异乡遇知音,才子赢得佳人心
李安祖籍江西,父亲是中学校长,教子极为严格。家庭带给李安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尽管李安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他还是不可抑制地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他决定离开家乡,报考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父亲对他的这个决定大为恼火,为此专程赶到台北,想把儿子拉回家,没想到一向听话的李安这次就是不顺从,任凭父亲怎么劝,他始终不改决定。
1978年初,李安前往美国留学,这期间,他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林惠嘉。
当时,26岁的李安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偶遇了身材高挑的同乡林惠嘉,她那双格外明亮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李安。一聊才发现,原来两人是同一所学校的留学生。当时李安留学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而林惠嘉则正在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两人的校舍相隔不到500米。
“意犹未尽。”李安在聚会结束后和林惠嘉告别时恋恋不舍地说。林惠嘉莞尔一笑,取下挂在胸前的签名笔递给李安说:“这个签名笔送给你。常联系!”李安兴奋地接过笔,奉若珍宝。
第二天,性格腼腆的李安主动找到林惠嘉,约她去体育场看球赛,对李安也颇有好感的林惠嘉爽快地答应了。身处异国他乡,两颗心彼此温暖呵护,渐渐融合在一起。
每个星期日,林惠嘉总能接到李安打来的“热线”,“电话粥”煲得温馨又甜蜜,她能感受到电话那端一个男人火热的心。而自称不善言辞的李安,也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间变得口若悬河,只要跟林惠嘉在一起,就像找到知音一般,总有说不完的话。李安说,林惠嘉是自己的最佳倾听者,每当心情欠佳时,只要听到她的声音,他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1983年7月,徜徉爱河5年之后,李安和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婚礼。李安父母也赶来参加婚礼,他们坐在一张大红被单铺成的床前,接受新人施礼跪拜。当他们起身时,婆婆突然泪流满面,拉着林惠嘉的手说:“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让你结婚结得这么寒碜!”林惠嘉说:“我不在意表面东西,只要两人感情好,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切引发了李安的创作灵感。多年后李安回忆说,电影《喜宴》中的很多情景都是他当时结婚实况的翻版。而那条红床单,李安至今还珍藏着。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李安便彰显了导演方面的非凡才华。1984年,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及最佳导演奖。并且,他取得了电影硕士学位。
1985年,李安大学毕业时,林惠嘉还在攻读生物学博士,并且他们有了儿子阿猫。考虑孩子太小,妻子又没拿到学位,李安打算在美国开拓自己的电影天地。然而,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在好莱坞闯荡,简直比登天还难。李安一毕业即失业,涉世不久,便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
妻子做后盾,苦中求索蓄势待发
那时候,李安的家庭,有点像“母系社会”,精明能干的林惠嘉,成了家中顶梁柱。博士毕业后,她在纽约一家药物研究所工作,工资虽微薄,却能够养家糊口。而身为一家之主的李安,反倒无所事事,整天待在家里带孩子,买菜烧饭当家庭“煮夫”。一日三餐,酸甜苦辣,鸡零狗碎,他的锐气和激情,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消失殆尽。
李安困惑难堪,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听说了女儿女婿的状况,岳父岳母千里迢迢从台湾赶来。林惠嘉怕丈夫伤自尊,接机时就提前嘱咐父母:“你们可千万别提拍片的事,他最近心情不好,我怕他面子下不来。”妈妈心疼女儿:“我看你都累瘦了,弄个大男人在家养着,这算什么事?他是男人,应该出去赚钱养家才是!”
李安每天腰扎围裙,下厨为二老烹饪美味佳肴,岳母向来看不起游手好闲之人,常拿话敲打他:“李安,凭你的烹饪手艺,开个饭馆都行,何必待在家里吃闲饭。如果你愿意,我出资,你来经营!”李安未置可否,明白岳母的话绵里藏针,一语双关,他面露尴尬,心里五味杂陈。
女儿拼命赚钱养家,女婿却闲赋在家吃软饭,岳母心里怎能平衡?有一天,趁李安不在,母亲便跟女儿唠叨:“你真想跟这种无用男人过一辈子?”一句话戳到林惠嘉痛处,她不由潸然泪下:“我有什么办法?不是李安不想做事,而是他没有用武之地。”
母亲的善意提醒,也在林惠嘉心里激起微妙波澜,环顾左右,那些与自己同龄的姐妹都纷纷攀高枝嫁豪门,活得幸福滋润,再看看自己,因操劳未老先衰的面容,她的心态一度失衡,不过很快又调整过来。她想通了:越是困境时,夫妻越应该互相理解、支持,比起丈夫所受的心灵痛苦,自己身上这点压力算不了什么?想当年,就是冲着他满腹才华,她才决定嫁给他的。电影是他一生惟一的选择,所以无论他处于低谷或高潮,自己都必须接受。
“蛰居”的枯燥生活,磨练了李安的性情。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地,不停地到好莱坞碰运气,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许多人都嘲笑他拍电影的热情是痴人说梦,而林惠嘉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6年中,夫妻两人从未到外面吃过饭,即使冬天林惠嘉也不用护肤品,她笑说自己很耐寒。林惠嘉宽容、能干,李安温厚、内敛,她的理性遇上了他的感性,就好像一座天平,为这个家找到了最适合的平衡点。
经过6年的磨练后,李安的“中国功夫”终成正果。1990年,李安编写的《推手》一举获得台湾1990年的优秀剧作奖,奖金高达40万,之后很快由台湾的电影公司投资开拍了。这部电影是李安导演生涯中的第一部长片,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他也因此获得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所有人都称赞这个突然杀出来的新导演,而李安此时已经36岁了。
那次奖金拿到手后,李安第一时间就把它交给了妻子。本以为林惠嘉会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谁知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李安惊讶不已的决定——把钱借给了李安的弟弟。当时李安的弟弟李岗做生意赔了钱,正需要大笔资金以渡难关,嫂子的决定仿佛雪中送炭,让李岗多年后仍然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