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猜想,最原始的紫色,竟然来自“海蜗牛的紫色眼泪”。如果想从这种颜色浅淡的软体动物身上获取紫色,要先挤压它,使它自己“流”出几滴奶白色的液体,用白布擦一擦,这几滴液体先是发出荧光灰绿色,之后是黄色,最后才变成紫色。因此,如果有人闻闻几个世纪前,画布上被涂成紫色的木槿花丛,恐怕会发现一种与视觉上的优雅完全相反的“刺激性气味”。这种“仿佛海洋在发怒的一种颜色”可能就来自海洋生物的哭泣。
比紫色的来源更为残酷的,是胭脂红色。这种自然界所能造出来的最红的染料,最初来自一种臭虫模样的白色昆虫。它们成群结队地寄生在一种叫做“霸王树”的仙人掌上。当地的农场主总会向游客表演,他们用两根手指抓起一只虫,毫不客气地将它捏死,指尖上就会出现一点浓厚深暗的红色斑点。
在拉丁美洲,大量的胭脂虫像“收割稻谷”一样被收入工厂的铁桶。那些活着的、或在怀孕的、蠕动着的虫子被直接搅拌成“颜色索引第四号”,最后以另一种模样出现在我们身边——一罐气泡声噼啪作响的樱桃可乐、一支女人梳妆台上必备的红色唇蜜、冰箱格子里的冷藏火腿。
据说,17世纪的颜料供应商手中的木乃伊色(一种褐色颜料)时常缺货,一位“物理教授”就提供了人造配方:找一副青年的骨架,这个青年最好是红头发、死于谋杀而非疾病的。将尸体在洁净的水和空气中放置24小时,再将他的肉切成小片,加入药粉和一点儿芦荟,放在酒精和松节油的溶液里再浸泡24小时,把内脏和血液中的气体排除干净……最后就制成特别适合用来描画阴影的褐色。
当然,关于颜色的故事并不总是这样血腥。如果你身处澳大利亚,随意在托斯卡纳的小山谷里散步,就会在地上或陡壁上发现红色、黄色、白色和蓝色的黏土色块。这些天然的绘画材料赋予了土著居民随心所欲作画的能力。
选自《广州文摘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