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中国

  A

   2009年,武汉举办了一次“中韩陶艺交流展”,韩国艺术家金光石想借这次展出的机会,搞一个“换宝”活动,大意是:观众填写资料卡片后,可以用随身物品或与陶相关的物品交换格子里的金光石制作的陶碗。

  此外,规则规定,一次性用品或食物不能参与交换。

  让人尴尬的是,所有的陶碗全部让人换光之后,却换回了一堆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包括:口香糖、香烟、小广告、用过的站台票、超市小票,甚至还有一截用过的纸巾。

  当然,还有另一些观众没有留下任何宝物,连资料卡都没填。

  这样的结果令金光石很无奈,原本希望通过艺术品的互动交流,能换到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没想到却变成了这样。

  

  B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另一件事。

  据媒体报导,国内刚推出“欧洲游”后不久,中国游客在欧洲也发生了同样的尴尬事。

  在欧洲一些国家,厂商为了吸引顾客和刺激话费消费,手机是可以免费拿的,并可以获赠一定数额的话费。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我们出去旅游的同胞来说。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一时间,欧洲旅游行程,出现了一个插曲,即众多中国人排队领手机。

  甚至。有的人领了一部还不够,又继续排队领第2部、第3部。

  这样的意外变故,引起了活动运营商的警觉,随后不久,即出台了仅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规定:即每个中国人须凭个人身份证明,如护照,限领一部!

  这样的尴尬总是让人心痛,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需要凭身份证明限领一部?

  这样的“歧视性”规定,也让人觉得分外丢人。

  与其指责老外歧视中国人,不如多反省下我们自身,别人为什么会歧视你?

  因此,媒体在报导这一消息的时候,格外提醒:在欧洲旅游的中国人,一定要自律!

  

  C

  

  2008年的5月,某城市的某先生。无意中在出租车上拣到了一部手机。

  这当然很高兴,又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想必多数人都会如此。白拣了一部手机,能够拾金不昧还给失主的或许也有,但如今这个一切向钱看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还是喜欢贪小便宜的居多。

  随后不久,失主多次拨打手机,都让某先生挂断了,不予理睬,不予接听,最后,自然关了机。

  晚上,某先生出于好奇,又打开了手机,翻看手机里的短信息。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产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原来,这事发生在大地震之后,某先生所在的城市就在震区。

  失主是一来自外省的志愿者,信息多是他朋友、亲人、同事所发,叮嘱他在灾区好好干,别给家乡和家乡人丢脸。

  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某先生此时再也坐不住了,一种源于心灵深处的良知被唤醒,不禁让人感到羞愧和汗颜。

  很快,某先生联系上了失主,将手机归还了原主。

  人性或许就是奇怪于这些地方,一念恶,一念善,全在一心一念间。

  若失主不是来自来帮助灾区的志愿者,若某先生不是看到了这样的短信,这样的故事或许根本不值得一写,毕竟,丢手机的人太多了,能够归还失主的,或据为已有的,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太多太多。

  而,人性的善良面,难道只有在非常处境非常时期中,才能被不经意间唤醒?

  

  D

  

  回到第一个故事,韩国艺术家金光石的“换宝”尴尬遭遇,经媒体曝光之后,无数武汉人纷纷赶到美术馆,用真正的“宝物”、“礼物”换回了那些口香糖、香烟、小广告、站台票、超市小票,甚至用过的纸巾。

  其实谁都知道,金光石先生制作的陶碗早已让人领取了干净,可谁又会在乎和计较呢?

  我想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重新找回和树立武汉人,乃至中国人的良知、自尊和诚信,至于礼物本身,已经并不重要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