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33年8月,即1768年秋,浙江举行三年一度的秋闱。临安县秀才徐鼎老远赶来应试,他是老考生了,年上50,久经考场而不中,这也太难为他了。徐秀才觉得自己已然皤然白发,高中举人的机会不是很多了,所以,这次考试他做了很多准备。那两年有个重大时事,乾隆平定了缅甸叛乱,取得辉煌胜利。他押这题目,猜这次一定会考这个题目。
徐秀才思维是没错的,作文题目常常与时事挂钩,这是专家出题老套路了,出题专家把士子思想往歌颂领导方向指引,既是政治正确,也是导向正确,借士子之笔歌颂,也就等于是出题专家歌颂,出题专家何乐不为?徐秀才猜题至此,特别兴奋,着手准备,冥思苦想,刮肚搜肠,积多年之学,翻尽词典里绝妙好词,反复修改,做就一篇《平缅表》,倒背如流,单等上了考场,一挥而就,拔得头筹,题名金榜。
但出题专家专是给考生出难题的,以刁难考生为大能,为至乐,你猜题,他反猜题;乾隆是十全老人,其丰功伟绩不只是这一端,出其他题目同样可歌颂吾皇万岁。等到徐秀才上了考场,傻了眼,作文题目与乾隆平定缅甸没关系。徐秀才并非应变能力很强的角色,要不,也不会等到50岁了,还在这里考举人。徐秀才咬了半天笔杆,硬是一字也写不出,背心骨冰凉凉的。就如此交白卷吗?徐秀才心大不甘。他心一横,管他呢,我还是背书我的《平缅表》吧,我文章是大歌大颂英明领袖的,如果皇上看到了,圣心大喜,特别拔举也不是不可能的——那简直是一定的。徐秀才一想到此,于是奋笔疾书,一字不漏地把《平缅表》抄写在试卷上了。
徐秀才出奇之处,不在这里。文章是背抄完毕了,他对自己作文走题,能不能获取高分并无多大信心,依据阅卷常理,对走题者,哪怕文章写得再好,超韩愈迈苏轼,也都是计0分的,一念至此,徐秀才冷汗直冒。他想这文章写得特殊,须走特殊路子,才能以达圣听。急中生智,徐秀才想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点子,他用一根细绳子,套了脖子,自挂在考场悬梁上。徐秀才此举,拟在闹出个公共事件,引起关注。果然,徐秀才脖子套梁未几,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喊人救他下来,据说人工呼吸了多次,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考生在考场自杀?这新闻之感官冲击力是相当大的。科举给考生考试压力这么大?当时的新闻导向并没往改革应试教育方向引,清国上下,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这徐秀才莫非要自绝于帝国自绝于人民?这问题也就大了。徐秀才非但没有得到慰问与同情,相反被移交司法,做案子来审了。司法审问首个问题是问他为甚要自绝皇皇盛世,徐秀才不便把最初心理说出来,只好编故事,说是临考前夜,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考场里,有人呵斥他,不许他考试。过了一响,叉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挑帘进来,一恍不见了,把他给吓了……说完这梦之后,徐秀才又赶紧辩白,他说他是个好秀才,思想好,文章好,在考场上还写了一篇政治正确、学识深厚、立意高远、文笔了得的《平缅表》。
最后审讯,转到了审理文章上来了。文章写得不错,这《平缅表》里有句子云:“黑雾漫空,化作样云瑞霭;妖云满野,变为赤日行空。”这句子对偶亲切,文笔优美,判官觉得应得高分才是,但乾隆看出这话有大问题:“黑雾漫空”?你是说大清之国墨黑了天?“妖云满野”?你是说朝廷之上妖孽当道?徐秀才解释道:黑雾与妖云比喻的是缅甸匪徒,喻体不是吾皇与我朝。帝国官员不信徐秀才这一套,他们认定徐秀才借歌颂之名,行诽谤之实。
乾隆之心,确实也是难猜。徐秀才这案,最后以“纵横之徒,借以上书,巧言令色,希求进用者,杖一百”之律例,判处打屁股100板,革去生员资格。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