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恶

  (一)

  

  一个光头壮汉,赤着背,推搡着一个头发蓬乱的男人,问,你想怎么样?你想怎么样?

  他们的身后各停着一辆车。两车交错,堵住了窄窄的街道。乱发男人身后是辆单排座小货车,上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蔬菜;光头男人身后是辆奥迪A6,副驾驶位置上坐着一个妖艳的少女,饶有兴味地看着外面的一切。

  乱发男人说,我不跟你动手,我不跟你动手。

  光头壮汉说,咱俩就在这里靠,看谁能靠过谁,你不走,我也不走!说完掏出一根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

  旁边有人劝架,行了行了,反正卖菜的已经让开路,赶紧走吧,要不别人都过不去了。

  壮汉吸完烟,又把乱发男人推了一个趔趄,骂骂咧咧地回去,发动了汽车。

  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街道上人来人往。我去找老田,见他正站在自己家门口,抱着肩膀看着几米开外的这一幕。我心里很不舒服,问他:你怎么不去劝劝?那壮汉明摆着在欺负卖菜的!倚强凌弱嘛!

  老田不屑地“切”了一声,问,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吗?

  他说,刚才小货车就停在路中央,车主站在那里卖菜。行人都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奥迪车开过来,叫他让让路,他急赤白脸地冲人家喊,没看这里正卖菜吗?你给我倒回去!双方发生了口角,奥迪车主急眼了,下来要揍他。卖菜的一看人家膀大腰圆,就开始说软话。

  我嗫喏无言,但心里还是不得劲。

  老田说,不要一看到弱者就下意识同情。其实,刚才那个卖菜的已经把另外一位车主给唬住了,人家没跟他一般见识,倒回去了。后来这个壮汉比他硬,他才软下来。

  老田家门口是一个市场,很多摊贩在那里摆地摊。老田说,可怜之人有的也有可恨之处,那些卖菜的,起早贪黑确实不容易,但他们做生意经常缺斤短两,尤其是见到马马虎虎好糊弄的人,就一次次地骗人家。他们把菜叶子扔得四处都是,清洁工说了几次,就有人动手打清洁工。

  

  (二)

  

  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几个人在公交站点等车。他们都袖着手,眼巴巴看着远处。终于,末班车来了,停住,门却没开。司机从驾驶室出来,踢了踢车胎,又坐回去。那几个人一边敲车门一边问,怎么还不开门?

  司机回头瞅瞅,没吱声,而是摇下最前面的车窗,探出头来点燃一支烟,慢条斯理地抽起来。

  下面的人问,为什么不开车?

  司机悠悠地答,还没到发车时间呢,你们等着吧!

  有人质问:谁规定发车时才让上车?

  答,反正有人规定。

  几点发车?现在都九点二十五了。

  九点半。

  到车里去坐着不行吗?下面这么冷。

  不行!硬邦邦的两个字。

  五分钟后,司机抽完了烟。打开车门,乘客刚上去,还没坐稳,公交车就疯了一样跑起来,跟刚才的不紧不慢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

  

  与某公司有个合作,到那个单位去了好几趟。开始,我并不知道要找的人是什么总经理,因此对门口保安说,我找高某某。保安看我来头似乎很大,说,请稍候。遂拨打了老高的办公室电话。我听老高在电话那头喊,赶紧让他上来。保安弯了下腰说,请到四楼高总办公室。

  一年后,我又来到这家公司,给他们帮一个忙。这次找的是一个普通文员。还是那个长着刀疤脸的保安。他拦住我问,找谁?我说找李某。保安问,有他办公室电话?答,没有。保安说,你自己打他手机,让他下来接你。

  我拨打李某手机,恰好欠费停机。于是说,你们又不是什么保密单位,搞得像国家机关似的,没必要吧?

  保安厉声说,这是我们的规定,懂吗?

  其实就在我俩说话的工夫,很多明显的“外来人员”已经大摇大摆进去了。保安的战略是拦住一个人较劲儿,绝不顾及其他,反正碰到谁算谁倒霉。

  实在没办法,还是拨打了总经理高某某的电话。高某某发话,保安立刻恭敬下来,把我“请”上四楼。

  我对老高讲了刚才的遭遇,老高很吃惊的样子:不会吧?我们的保安一直是彬彬有礼啊!

  后来跟文员李某谈起保安,李某说,别提他了。我们的客户已经被他气走好几个了!但领导不知道啊,他在领导面前始终跟个孙子似的。

  

  (四)

  

  如果把社会分为几个阶层的话,最底层的社会里,冷血、势利眼、弱肉强食、见利忘义等现象并不比其他阶层少,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欺压外地人的,往往本身就是外地人。有一回在北京街头见几个民工模样的人在围殴另外一个民工,嘴里居然一直在骂:看你还敢到北京来装不,看你还敢到北京来装不?

  一个不把平等当回事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相对弱者。高高在上的人碰到比他更高的人,就会自觉降为三孙子;而身处低层的人,若有机会面对同等或者同等以下的人群,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人性之恶发挥到极致。刁难别人,欺压别人,让别人心里不舒服甚或遭受皮肉之苦。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善待,在爱和包容里长大,工作后受到别人尊重,还有一个温暖美好的家庭,他怎么可能时时怀着敌意对待别人呢?微博上曾经转发过一幅照片:主人公是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儿,城管抓走了他做小贩的妈妈。镜头中的孩子眼中充满了仇恨。他的神情让人震惊和震撼,甚至有网友说,“这眼神是对世界的失望……照片可以得普利策奖了”。可以想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将来对社会对其他人会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五)

  

  但凡事都有底线。一个街道医生自觉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待遇,跑到小学门口连续砍死砍伤13名小学生;有个犯人杀害了同监一个陌生的犯人,理由是自己不堪狱霸勒索,杀人求死。这两个人都是社会的悲剧,确实应该有人为他们负责。但此二人杀害的,都是完全无辜的人。无论他们受到了多大的冤屈,也没理由为所欲为。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对不那么美好的社会不愿意付出美好,我认为也可以理解,但起码应该保证不作恶的底线,不去伤及无辜、雪上加霜,不去助纣为虐。

  并且,恶劣的环境并不绝对派生恶劣的人际和恶劣的人生观。有些人因为吃过苦才珍惜现在的拥有,善待身边每个人;有些人因为备受屈辱而深感屈辱之不宜施人,永远不对别人恶语相加。

  有人认为中国的落伍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几个昏君造成的,而是每个人造成的,因为制度由人创造。是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义务充当社会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卖菜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劳碌一生是生活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但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就合情理吗?把一切归咎于虚空的所谓“社会”,非常简单,但也很愚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