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在废墟中淘金

  连绵战火使阿富汗不少人家的房屋受损,有的甚至变成一堆瓦砾。在残垣断壁中,一位安徽汉子敏锐地发现商机:他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建材运到喀布尔,让许多无处安身的市民住上漂亮房子,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及广泛赞誉。

  

  喀布尔的诱人商机

  

  2005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合肥小伙孙玉飞原以为在大公司里找份高薪工作很容易,没想到,国内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一次次碰壁后,这位“海带”(指留学归来还没找到工作的人)听说几位在阿富汗经商的亲戚混得不错,便怦然心动,决定冒险到那里去闯闯。

  阿富汗位于伊朗高原东部,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欧亚通道,曾是商贾云集之地,历史上被誉为“东方瑞士”。

  当孙玉飞发现自己乘坐的客机和一排战斗机停在同一机场时,才意识到传说中的喀布尔已经到了。可是喀布尔这个昔日的繁华古都,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坑洼洼,两边到处有被炸毁的房屋,整座城市没有一点绿意。

  下飞机后,孙玉飞直奔喀布尔老城区,那里是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和城市“金融中心”。有趣的是,这里所有的“金融工作者”都蹲在路边,手里捧着字典一样厚的钱,见到他就大喊“Dollar,Dollar”(美元,美元)。他们买卖的主要是美元和巴基斯坦卢比。

  连年战乱,导致阿富汗各种物资严重匮乏。在首都喀布尔,除当地品种有限的蔬菜水果外,几乎所有商品都靠进口。塔利班政权倒台后,一些有见识的中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内运来了服装、皮鞋、彩电和日用小百货等,没想到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很受当地人欢迎。孙玉飞的几位亲戚,都在老城区的批发市场做生意。姨父告诉他,前几天他上百万元的货不到一周就批发完了,“阿富汗商人没有还价的,你报一个数,他交了钱就提走,号码都不看。不仅是皮鞋、衬衣,只要看到中国货,就不是选择,而是抢购。”“不要以为这里是经商的天堂,仅治安形势就让人头皮发麻。”孙玉飞说,阿富汗大部分国土是无法耕种的山区,却盛产着罂粟。全世界消费的毒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这里。在当地买大麻就好像买包香烟那样简单,许多茶馆和杂货铺都能弄到,而且价格很便宜。

  

  废墟中开出花朵

  

  初到喀布尔,最让孙玉飞头痛的是找不到住处。本来当地的旅馆就很少,。其中相当一部分还不能接待外国人。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只能租民房。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市区房屋损坏大半,不少老百姓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房租自然贵得惊人:两间十分普通的平房每月收费2000美元!

  一天,孙玉飞散步时来到一座被炸毁的大楼前,看到这里只剩下裸露在外面的钢筋水泥柱,碎石烂砖遍地都是。走在废墟中,他的心情格外沉重。就在这时,姨父带着一位阿富汗人找了过来。

  经介绍才知道,这位72岁老人的儿子、儿媳都被炮弹炸死,目前只剩下他和8岁的小孙子相依为命,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靠政府的一点补贴,他有一个独立的小院想租出去。

  孙玉飞来到这里,发现小砖房的墙壁粉刷得很干净,里面还摆了几盆碧绿的橡树和五颜六色的野花,微风吹过,飘来几缕淡淡花香。有了它们的点缀,简陋的小屋充满诗意。孙玉飞当即决定:“就在这里住下。”

  老人告诉他,现在喀布尔的房子紧张,就连很多政府机构,因办公楼被毁,也只好到郊区租民房办公。“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呢?”经他解释才知道,这些年由于战火不断,阿富汗的各种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建材。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孙玉飞感到眼前一亮!

  不久,在几位亲戚的帮助下,孙玉飞在当地开了一家建材公司,还专门雇几名翻译及保安。主要销售铝合金门窗、瓷片、板材等,货品种类相当齐全。这里既有5美元一平方米的地砖,又有38美元一平方米的玻璃,适合不同阶层的需要。

  因此,随着在联合国帮助下重建工作的展开,不管是当地平民百姓,还是海外归来的有钱人、外国人,建新房时纷纷跑到他这里购买建材。丰厚的收入,让这位中国商人首次体验到了在战火中淘金的刺激和快乐。

  2007年3月的一天,一位巴基斯坦籍建筑承包商交了一大笔定金,让孙玉飞火速将几卡车建材送到300多公里外的乌拉扬。面对这笔送上门的大生意,小孙心里却犯了难。在喀布尔市内,虽然小打小闹的爆炸没断过,毕竟有多国部队重兵把守,大的问题不会有,可是走出市区就难说了。

  在阵阵寒风中,他带着专门从一家保安公司雇的6名警卫艰难地踏上了路程。尽管他们个个荷枪实弹,但孙玉飞心里清楚,如果真发生意外,这些警卫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恐怖分子要么设置路边炸弹,在车经过时引爆;要么在远处先用火箭筒袭击,然后用自动步枪扫射。

  让孙玉飞惊讶的是,途中他下车小便时,发现这些警卫立刻持枪敏捷地占领制高点,一看就知道训练有素,用当地语同他们一聊才知道,这些警卫过去都当过兵,有的还具备实战经验呢!

  还好,一路上什么事都没发生,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和提心吊胆,他总算将这批建材顺利送到了货主手中。

  

  谁不渴望一个家

  

  严酷的生活环境,给在喀布尔经商的中国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因孤独造成的压抑一般人很难体会到。为排遣思乡之情,闲暇时孙玉飞总爱到一家名叫“金钥匙”的饭店去玩。

  老板陈大明是位性格开朗的上海人,平时爱穿一身唐装。老板说在当地开餐馆并不容易,最初每月营业额只有4000美元,可房租就要3800美元。在资源匮乏的阿富汗,一罐天然气45美元,为了应付经常性的断水、断电,还要购置发电机和水泵等,再加上雇伙计,月月入不敷出,让他心里直发毛。

  后来他发现喀布尔有大量联合国工作人员,心想如果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顾就好了,可人家只去指定的地方。因为联合国指定餐厅需要最大可能地保证用餐者的安全,比如玻璃上是否有防弹膜,消防措施是否充分,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爆炸,地下室是否有足够和安全的空间供顾客避难等,要求细致而且苛刻。

  于是老陈按照联合国的安全规范,聘用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安装了坚固的铁门,并把围墙加高到2.7米,为防止汽车炸弹甚至还设置了隔离墩。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堡垒。就这样,经过4次验收后总算得到授权。由于厨师手艺好,再加上餐厅内部环境幽雅,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