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的国歌

  清朝以前,中国从没有过国歌。19世纪末,清政府与各国交往日多,许多场合没有国歌可唱,有失天朝体统。光绪年间,曾以外国歌曲谱填了一首歌,以代国歌:

  一统旧江山,

  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

  最可叹,犹太、印度与波兰,

  亡国恨,读之心寒。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派遣李鸿章赴俄罗斯和欧美等国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称为《李中堂乐》: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才正式制定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首国歌,称《巩金瓯》,由近代思想家严复作词,爱新觉罗·溥侗作曲。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

  喜同胞,清时幸遭。

  真熙雌,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民国元年(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歌名《五旗共和歌》(又名《东亚开化中华早》)。

  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前夕,礼制馆公布一首国歌,亦称《洪宪国歌》,王露作曲,荫昌作词。

  中华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来自昆仑巅,

  江河浩荡山绵连,

  共和五族开尧天,

  亿万年!

  袁世凯称帝后,歌词略微改动。1916年袁世凯下台,北洋政府当政。1919年11月,教育部特设“国歌研究会”,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配上乐曲作为国歌,于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国务院颁行。歌词仅16个字:

  卿云烂兮,乩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训言为词的国民党党歌定为代国歌,1943年定为正式国歌,歌词是: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先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一次会议决定用集体填词代替原词:

  前进!

  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来的歌词,并将其定为正式国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