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托里尼岛与一位摄影师结为好友。聊天中,他说他偶尔也会为一些新婚夫妻在伊亚拍摄婚纱照,拍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每个人都想要拍蓝天、大海、教堂的十字尖顶,以及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我对他们说,再走下去一点,会有很漂亮的巷子和小花,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拍。”
“为什么?”
“因为光线合适的时段就只有那么几小时,墙面和小花到处都可以见到,但是不抓紧时间把自己拍进蓝天大海和圣岛独有的风景里,又怎么能向其他人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希腊呢?”
在沙巴潜水时,一位潜水教练很难过地说,昨天他发现一片正在死去的珊瑚礁。我问他珊瑚为什么会死去,他说因为珊瑚很脆弱,只要采下一小块,很可能一大片珊瑚就会都为之死去。但是即使再三劝诫或警告,仍然还是会有少数游客忍不住动手去触碰那些珊瑚。
每一个人都觉得,只有抚摸或获得那些珊瑚,才会有“我来过,我看到过”的满足感。彼时我们坐在岸边看日落,他随手在沙滩上写下“Iamhere”然后我们一起看着这行字被海浪吞没,沙滩重新恢复平坦。他抬起头来看我:“这样不就很好吗?我不需要做任何事证明自己曾经在这里,海知道,就够了。”
读过关于一对夫妻的报道,妻子因为一场事故成为植物人,丈夫不离不弃照料她二十年。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些不解。二十年如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辛苦而乏味,没有夫妻生活。更重要的是,对方是完全一无所知的。
记者忍不住问那位两鬓斑白的丈夫:“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做这件无人知道的事情?”
丈夫却很惊讶:“怎么会没人知道?”“谁?谁知道?”“我知道啊。”他指指自己的心口:“难道这还不够吗?”
我听过很多句类似的话。“我要让XX知道……”“我要让他们知道……”“我要让全世界知道……”
然而却都没有这样一句“海知道”和“我知道”来得令人动容。经历藏于心底,任何时候拿出回味,依然历久弥新。
反倒那些刻意留下的印记,无非在风雨中变得沧桑斑驳,直至脱落。
做得过分者,还要被后来者唾骂。如同有段日子被媒体大肆报道的埃及神庙被中国男孩刻字一事,之所以全民义愤,也无非是因为都有着类似经历——当自己风尘仆仆,怀着神圣的心态来到那片梦寐以求的风景中时,却只能眼见被“来过者”亵渎的残破不堪,那种刺激与愤慨,人人感同身受而已。
其实那位男孩,大约也只是在当下,急切渴望证明自己曾经出现在古迹面前,用不正确的方式寻找存在感罢了。
正如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奋不顾身,什么事情都做得出。在身体上文下彼此的名字,拍下甜蜜的照片发上网络,无非是希望有陌生人也给出一句赞美或祝福,至少是自己爱过的证明。
结果往往大失所望,除了少数亲友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在乎。更要命的是,一旦失去了爱,所有的证明都成为了负担。当初文身痛得要死,除了换来现任男友追问“这是文给谁的”,毫无其他作用。甜蜜的照片与痴缠的文字自然也要束之高阁甚至匆匆焚毁,免得被人追问青春往事,又是一脑门子官司。
若值得被记住,哪怕身后徒有一块无字碑,也会长驻人心。若只是不重要的记忆,那不如就此别过,倒也风轻云淡,天高海阔,彼此留下的只有短暂却鲜活的美好。何必向每一个人吃力地证明曾经来过?
照片会风化,字迹会模糊,砖瓦会腐蚀。百年之后,除了风声依旧,即使你与我都早如流沙,散于风里。期盼他人留念,倒不如在经历风景时,用更多的心思去珍惜铭记。
记得,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中信出版社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