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原汁原味”的中国话其实是个舶来品。
“积极成像”观点的主要倡导者罗曼·文森特·皮尔原创了这句话,他的《态度决定一切》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整整待了10年,然后由原国足主教练米卢(在岗期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发扬光大、广为人知。
有时,它还被拿来当作文题目。河北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这样写道:“那些认真的人,往往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作文援引的例子是:“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六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结尾说:“放下你的架子,端正你的态度,往往哪怕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就你灿烂辉煌的人生!”
中国的人力资源专家则在《员工行为准则》里细数了企业优秀员工的11种品质:态度、责任、敬业、积极、合作、创新、忠诚、执行力、热情、学习及细节的把握。态度排名第一,而忠诚则只排到第七位。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说,一个装一半水的杯子,悲观的人觉得是半空的,乐观的人觉得是半满的。你看,态度决定着一切。
雷锋说,对待同志要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严冬般的残酷。你看,态度决定着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正面典型是北京奥运会。如若不是全民奥运、举国奥运的态度,何来北京奥运胜利的、团结的、奋进的大会。
态度决定一切,负面典型是阿扁。他的死活不认账、耍赖、绝食等态度,使他在羁押期间吃尽了苦头。
“态度”一词,中国人把它两分为“心态”和“姿态”。心态要好,姿态要优美,这是老百姓的活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知识分子的活法,也远未过时。
健康是一,万事是零
“死去元知万事空”。这个‘元”意为原本,可理解为“一”,“空”意为皆休,可理解为“零”。
健康是一,万事是零,说容易,做到难。所以有那么多的过劳死。2002年,过劳死(Karoshi)一词收入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该词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在深圳,伴随着特区10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
40岁之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换命。这基本上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曾有一位企业家如是说:成功创业一次,寿命减去10年。
陈逸飞、王均瑶、彭作义、杨迈、汤君年,傅彪……无数个前辈令人扼腕叹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是一,万事是零”受到重视,它不再是保健品、营养品推销员的口头禅,而是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把企业扔下跑到丽江游山玩水者有之,急流勇退改变生活方式者有之,修身养性高调隐居者有之。
螺旋藻、善存、排毒养颜胶囊这些保健食品几乎成为白领们的家常便饭,中医通经络、拔火罐、针灸是每周必备的身体调理项目。花钱买健康,也买罪受。
老一辈比我们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代人也有自己的逻辑:不花本钱,哪有投资,何来赚钱。还有更狠的逻辑:赚得少就是赔,跑不过通胀跑不过CPI跑不过利息。经济危机一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影。
科学家研究,“工作狂”的肾上腺素水平经常处于高位。他们往往刻意去寻求一些难度高、挑战大、有高压,很刺激的事情来做。此刻,工作蜕变成了赌博似的令人沉溺的嗜好,吸毒般令人欲罢不能。放眼看看周边,这类人往往具有创业激情,“像打了鸡血似的”。西方人称他们为“令人尊敬的瘾君子”。
本刊节选自《中国的倒影》
图/彩虹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