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孙策临死前对其弟孙权有一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很快到了赤壁之战之际,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张昭直言相谏:“曹操其势正大,恐难抵挡,一旦硬战,恐怕凶多吉少,不如先送人质给他,以息战火,来日再战!”对于张昭的投降主张,周瑜却坚决反对,痛斥为“迂儒之论”,并在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四大忌之后,十分坚定地对孙权说:“江东拒险,交通便利,兵精粮多,能割据,不必向曹操低头。送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将军擒操,正在今日!”一时间,张昭和周瑜在大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但这却并没影响他们日后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后来,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决定与曹操决一死战,主降的张昭并未对周瑜私下使绊子、暗地里拆台,而是积极配合和支持,协调一致,共同辅佐孙权,留下了一段令人值得称道的千古佳话。
张昭可谓“和而不同”交际的典范,作为顾命大臣,他与周瑜“志同”,都是为了维护孙吴利益,但“道不合”,一个主降,一个主战。可贵的是,张昭没有因“道不合”而耿耿于怀,心生怨气,疏远对方,相反,他在“道不合”之下更加注重与对方相“和”,为相同之志而合作,这不仅帮助周瑜和孙权成就了大事,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友谊。生活中,“志”同“道”不和的人还有很多,但一些人总是心怀鬼胎,同床异梦,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但愿他们能够学学张昭“和而不同”的交际智慧,做到和对方彼此尊重融合、相互支持。
对于“和而不同”的交际智慧,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曾做过一个最好的阐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确实如是,以上事例中,张昭、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袁隆平和杨振玉等人“和而不同”的做法,无不在交际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美满”的效果。朋友们,让我们快快效法他们的做法吧!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