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说得通的看法,只是逻辑的起承转合。能感动别人的故事,最可贵的共鸣来自起心动念。否则你说出的、所想的、所爱的、所恨的,就不是你的观点,而是你的盲点。
曾看过访问得到奥斯卡、金马奖等荣耀的艺术创作家叶锦添的电视节目,他从事许多电视、舞台剧等布景与服装的设计,却不经意地在他的文字作品中流露出很深沉的一种企图,想要“静止”的意念。他说:“当你动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清楚;唯有静下来的时候,才会洞悉眼前的一切。”
静下来。有时候,是先停止所有动作,才能让心安静下来;有时候,是让心先安静下来,一切无谓的动作就跟着停止。修行领域的大师奥修强调:静心。或许,环境嘈杂,充满诱惑,你并不需要特别的压抑、克制,甚至自我虐待。但只要心可以安静下来,就能彻底地觉察。而最大的狂喜,就存在于最深的静心之中。
让自己处于最安静的状态,才可能发现最丰富的内涵。唯有最安静的时候,才能听见最真实的心声。它静到没有任何分贝可以测出,而你却可以清晰地辨识。这就是很高层次的觉察,听见自己的心声。
千古以来,多少成道者、宗教家为了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做过各式各样的努力。而他们最后却一同发现,最有效的觉察方法都是:静。
无论身处市区车水马龙、喧闹嘈杂的环境,或山中杳无人烟、云深水穷的角落,为的都是让自己的心能静下来。多数佛教徒通过长期的打坐禅修,让自己安静,就是要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甚至,最高的境界是要让自己不再轻易地起心动念。
(编辑 月诺)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