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一个假日,我应朋友之邀,去龙眠深山摘柿子。
那是朋友的父亲老刘在屋后荒坡上开辟的柿子园。老刘在城里退休,闲来无事,便回深山老家,开荒种树,一住就是二十年。去年深秋,我去朋友家摘柿子见过他,八十岁的高龄,身体依然健朗,笑声如山泉,我摘的二十来斤柿子,他一分钱也没要。
提着竹竿,再次走进柿园,忽然发现,树上的柿子比去年少了许多。见我一脸的疑惑,老刘说,柿子树有大小年,去年结得多,今年就歇枝了。我不信,柿子树怎么会有大小年呢,肯定是降水、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了柿树开花挂果。
老刘笑了笑,说,答案就在你手上。你们不是爬到树上去摘,而是用剖口的竹竿当叉,将枝头扭断,再取下柿子。当树上的柿子摘完了,枝丫也差不多折光了。第二年春天,只能从老枝上生发出新芽,新发的枝头需要歇枝一年,养精蓄锐,贮存养分,才能开花结果。如此一来,当年必定挂果少,下一年度自然挂果就增多。柿子树的大小年,就这样出现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不正确的采摘方式,导致柿子树歇枝。
忽然觉得,自然界里的生命,都需要适时休养生息,若过度摘取,就会出现歇枝。耕种农作物,进行轮作,会提高收成;水产养殖,适当休捕,会提高产量;牧场放牧,轮换禁牧,既提高了牧草产量,又保护生态环境。动植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吗?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朋友父亲老刘长生不老的养生秘诀。
(候鸟摘自《新安晚报》2013年11月10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