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杨度与同乡挚友夏午贻同赴京师礼部应部试,夏午贻以第一甲第二名及第,杨度落第。两人同年同学,如今一人青云直上,一人落地南归,离京前二人同游“陶然亭”。依百字令题词亭壁。
  杨度吟道:“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而夏午贻和之曰:“万顷孤薄新雨足,碧水明霞相照”。同时同地一江亭,因杨度和夏午贻的心情不同,所以他们吟出的词句哀乐迥异。
  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好坏常常是主观的。同样进大观园,刘姥姥是开心的,而林妹妹却是伤心的。同样的江水,李煜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样是菊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种恬然自得、田园牧歌式的感受。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是一种苦闷、忧郁、多愁的感受……
  其实,世界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的心情。这个世界的苦与乐全在自己感受,这与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这正如柏拉图所言:“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那么,好心境从何而来?心境的舒畅归根到底要靠我们自己,按照大众的生活方式,保持平常心,生命的每一天都有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新鲜耀眼的光芒。
  (编辑 欣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