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爸爸的古董茶壶。”
“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
“没有。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
她这话,全班都听到了。
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茶的女学生,也打破了古董茶壶。
她想起前面女学生说的话,照样去向她父亲报告,却被臭骂一顿。原因是,她把同样的话,换了个前后的次序说出来——
“爸爸!我打破了茶壶。”她战战兢兢地报告。
“什么?把茶壶打破了,那是古董啊!”老爸脸色大变。
“爸爸!可是我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她解释。
“你心不在焉!粗心!”
“可是,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她又解释。
“你还强辩?”老爸吼了起来。
“我把茶壶打破了。”这是他们说话的重点。如果是播报新闻或开会,这些重点都必须先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为了减少“冲击”,却不得不后说。
(石顺江摘自《把话说到心窝里》)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