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年间,有位秀才乡试屡试不中。此次乡试放榜亦名落孙山。愁闷之余,信步来到一古禅寺。秀才无心参禅,亦无意阅览佛法和风光。唯呆立一古松下,口作吁叹之声。寺内方丈见此情境,合十问曰:“施主莫非为榜上无名而惆怅?”见秀才面露惊愕,方丈拈须一笑:“施主着儒生衣冠,放榜之日面露愁容,必为榜上无名而负寒窗之苦。”秀才面露羞愧之色:“老方丈所猜不错,学生十年寒窗,九载遨游,读圣贤之书,习兵法列阵,非为功名利禄,实为自幼立下鸿鹄之志,而今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为此羞愧耳。”
方丈思忖片刻,手指秀才身后之树问曰:“书生识此树否?”秀才愕然,良久乃语:“此非百年古松乎?”方丈摇头而笑:“在老衲心中,此即菩提佛宝!”见秀才惊愕更甚,方丈淡然而语:“老衲自幼参习佛法,以求修成妙果,普度众生。然每日口诵菩提心经,心却无菩提之相,不明口诵之菩提为何物,何形何状,枝叶如何。思无所成,终至入魔之相。吾师见之,引老衲来至此古松下,指古松诫曰:‘菩提无相,古松有物。心有佛法,有普度众生之念,则古松亦菩提。何苦求其形耳?’”语至此,引书生至禅房,提笔写下:“菩提心中树,无枝无叶奇。悟到自然处,古松亦菩提。”秀才顿悟,躬身拜谢。传秀才自此投笔从戎,投军抗倭大帅戚将军处,终觅报国之门。
其实世间之事,皆此道理。往往道路看似山重水复,只需湾头稍转,便发现柳暗花明。
(编辑 若水)
(作者:晓峰)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