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逆转联”,就是在已经写成的对联上方或下方,增添或减去一个或几个字,使其与原联之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同时,这其中往往伴随着风趣幽默的故事。
(一)
相传宋代时,文人方若虚写了一篇文章通过苏轼向苏小妹求婚。才气傲人的苏小妹看了方的文章后批道: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轼觉得此话说得过了头,怕方若虚下不了台阶,便模仿苏小妹的笔迹在原批语的后面各添了一字,从而使上下联的意思与原意相反: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二)
明初大学士解缙擅长对对联,被人们誉为“对联大师”。一次,有个朋友故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看后,知道朋友是在和他戏谑,便找来笔墨在上下联的下方分别添了3个字,使其成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用“贤”、“道”两个谐音字,使原联之意改变,既提高了自己的人品,又显示了自己的聪慧才智,可谓风趣幽默。
(三)
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文长,有一年新年前夕去亲友家办事,路过知县官宅,见门前贴了一副春联:
瑞雪初霁,爱民若子;
腊梅怒放,执法如山。
徐文长心里非常气愤,因为他知道这个贪官倚仗朝里有人,为非作歹,贪得无厌。于是,他回家后立即裁了两条红纸,在上面各写了4个字,命人于夜间贴在那副春联的下边,使联意变成了辛辣的嘲讽:
瑞雪初霁,爱民若子,金子女子;
腊梅怒放,执法如山,钱山靠山。
(四)
古时有一青年,平日好吃懒做,甚至除夕连做年饭的米面都没有。他写了如下一副对联贴于门前自嘲:
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本村一位老先生看到后感叹万分,回家取来笔墨在上下联前面各添了一字,使之成为:
早行节俭事;
免过淡泊年。
那个青年看后受到了教育,从此变得勤劳节俭起来。
(五)
有一次,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的康有为生日,维新派为了宣传新政扩大影响,在北京隆重举行祝寿仪式,并收到很多寿联。其中有这样一副:
国家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此上下联的最后各一字合起来,就是康有为的名。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四书”中的句子进行污辱。
据说原句的前半句后面有“妖孽”,后半句后面是“贼人”,这样诬蔑康有为是“妖孽”和“贼人”。维新派看了极其愤怒,有人要销毁它,有人却主张挂出以证明顽固派是无理取闹。
正当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时,梁启超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4个字,分别添在上下联下面,使寿联变为:
国家将亡必有忠烈;
老而不死是为人瑞。
众人看后,无不称赞。
(六)
相传从前某地有户姓谭的人家,儿子娶媳妇时,请乡间一位老学究写婚联。不知是招待不周还是有其他缘故,老学究竟写了如此一联: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改写已来不及了。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撕去,此联就成了: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这一撕,就使联意变佳,众人拍手叫绝。
(编辑 仕居)
(作者:王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