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初,刘海粟一直侧重于教学作油画,很少画国画,后在吴昌硕先生的鼓励下,开始认真研习中国画。
1924年,刘海粟创作了国画《言子墓》送去向老人请教。老人拿过画后,眯起眼睛,将画从上到下看了几个来回,刘海粟心里不安,懊悔不该将拙作拿来麻烦先生。不料想,老人看过画,认真地对刘海粟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并题字云:“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也!”
刘海粟听了褒奖,更觉不安,谦虚地说:“我不会画国画,竹子的层次就没有处理好。”吴昌硕老人说:“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甜媚俗气的程度。”
太会画,反而沦为油滑;不会画,反而别出新意。人们在求学问艺的过程中,总难免追求一些炫目、华丽的技巧,以此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胜人一筹。殊不知,凡有所造诣的大家,皆“由拙入工”、“由工返拙”,千锤百炼得其真髓,历尽沧桑返璞归真。
(我要飞摘自《扬子晚报》2011年4月1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