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眼睛

2009年11月的一天,我正在茫茫雪野上漫步。
  一朵朵雪花轻轻落在我的脸上、身上,凉丝丝、痒酥酥的。雪,你是在吻我吗?雪从高高的天空落下,亲吻着无边的大地,那么纯洁、晶莹,我突然发现,雪与大地的吻——那才是真正的天地之吻呵!正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思维与智慧》杂志社打来的,说我的征文《瞬间》获得了特等奖,我立时感到这忽从遥远北方飘来的“瑞雪”正吻着我的心。
  小时候,每逢下大雪时,父亲总爱带着我去雪地里玩,父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那时的我,最爱在雪地里踩着大人的脚印往前走。因为大人都把厚厚的雪踩瓷实了,我的鞋里就不再会灌进去雪了,也不再会把脚冻得红红的了。记得后来父亲曾说过一句话,一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虽然路好走了,鞋里也不会灌进雪了,可你回头看看,还有你自己的脚印吗?我恍然大悟。
  长大后,每当走在茫茫雪野上,我总是想起父亲的那句话。
  雪原是一张洁白的大纸,人生更是一张洁白的大纸,等着每一个人来写。可写什么呢?
  其实,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有浓郁的感情在里面,都有深刻的哲理在里面,就看你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写《瞬间》是那天晚上的一个瞬间的感受。元宵观焰火,在我们这座小城,每年几乎都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其实大家都是在看瞬间的美。我忽然想到,人长大只需一个瞬间,人变老也只是一个瞬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瞬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却仅仅是一个瞬间。瞬间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情感在里面,有太多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在里面。《瞬间》虽然不长,却前前后后改了半年多,我尽量想在有限的空间里让读者得到更多的思索。
  文章自古无定式,或小桥流水,或大江东去。可面对如今“故事+感悟”这一新的套路,我曾经彷徨过,难道非得在“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这句话前面加上一个故事么?有学者曾把读者分为三层,低层读故事,中层读情感,高层读思想。我也觉得,让人听故事不如让人感动,让人感动不如让人思索。思索了才能有收获。人一思索,上帝也哆嗦。《思维与智慧》就是让人思索、给人智慧的殿堂。
  2007年夏,我应邀参加了《思维与智慧》在北戴河举办的首届笔会。笔会上,我见到了杂志社的编辑们,他们的言行深深感染了我。说实在的,我非常感谢他们,有时给他们发去了稿子,过许多天后又发现一些需改动的地方,只要刊物还未付印,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打破版面按我的要求改,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作者与刊物的关系就像鱼与水,可鱼总是爱往水好的地方游呵。我写得不多,也很慢,但只要一有了稿子,最先想到的是《思维与智慧》。给了他们,我相信,在《思维与智慧》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终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漫步在茫茫雪野上,想了这么多,回头望望身后,我忽然发现,刚才的脚印成了一个个雪窝。每一个雪窝,多像一只雪的眼睛,你走的每一步,它都在看着呢!
   (编辑 思智)
(作者:吕 游)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