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明代著名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六七次,直到背得烂熟为止。
清人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的书斋为“锲斋”。取荀子《劝学》篇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生动比喻来勉励自己刻苦钻研学问。
语言学家王力称自己的书斋为“龙虫并雕斋”。他向人解释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策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因此,他一生中既写过洋洋数万字的“雕龙”巨著,也写了不少短而精的“雕虫”小文。
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的书屋题名“积微居”。他常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基础;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书斋名曰“绿林书屋”。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的革命奔走鼓呼。一些反动文人就诬贬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研究学问时,常常是通宵达旦,很少下楼。他就称自己的书斋叫“何妨一下楼”。
著名作家姚雪垠为自己的书屋题名“无止境斋”。取“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之意,以此表明自己在文学道路上虚怀求索之志。
(编辑 仕居)
(作者:谢文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