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情妙趣回文联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回文联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联顺读倒读同为一联。如“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顺读倒读意思一样。河南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顺读倒读意思一样。另一种是上下联倒读后便组成新的一副对联。如“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通过倒读便成“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这意思就和原联意思不大一样了。再如“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通过倒读后则成:“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字面虽没有变化,但内容却翻新了。
  回文联所对甚难,故在联苑中占据格局较小,一些广为流传的回文佳联,可谓字字珠玑,是联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厦门鼓浪屿鱼腹浦,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此顺读倒读同为一联,巧借回文,绘声绘色地写出了此处的山光水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字面上看,上联以“头”为中,下联以“尾”为中,两边的汉字相互对称,形成结构之美,颇富情趣。云南通海县有一座秀山,又名“青山”。有人也曾借此处风物题写过一则脍炙人口的回文联:“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古风古柏香。”此联与鱼腹浦回文联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联中“青”又可作“轻”解,下联中“古”又可当“鼓”解。仔细吟味,自会觉得此处山明水秀,活色生香,不免心向往之。这种回文联,其上下联都只有一句,以句子正中的一个字为对称轴,凡对称位置的字均相同,颠来倒去起着强调作用,韵味十足,使人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山清水秀的美景,古柏香风的雅趣。
  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此联逐字倒读,引人入胜,颇有情趣。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它产生了这样一种奇妙意境:客人来到“天然居”用餐,俨然成了天上客,岂不令人叫绝!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上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上联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下联是说,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得超过了人。纪学士的下联,想得挺不错,和乾隆皇帝的联,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副回环相扣、平中见奇的回文联,富有语言美和情趣美,一直被人们传诵。
  回文联中有几副颇为难得的人名回文联,也极为有趣。明末江南名妓柳如是,能诗善画,曾以自己的名字撰一回文上联,与人续对:“柳如是如柳。”联语一出,不知难到了多少江南才子,一时竟成绝对。说来有趣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副总统华来士来我国访问,此公姓名引起一家报纸的兴趣,遂登出上联“华来士来华”公开征答。这自然而然使人们想起了柳如是的绝对,两者合在一起,柳与华,一女一男,一中一外,一古一今,刚好合成一副佳联妙对,被传为一时佳话。以后又有人以“马歇尔歇马”对“华来士来华”,也堪称妙绝。马歇尔是美国国务卿,抗战胜利后也曾代表美国政府来中国插手中国事务。另外,还有人对以“霍去病去霍”,也可见几分巧思。解放前有人作过一联:“张学良学张,刘师亮师刘。”著名抗日将领张学良,字汉卿,少年时非常敬慕汉初开国功臣张良(张学良的名字包含的意思就是“汉卿学张良”之意);而抗战时期四川名人、讽刺大师刘师亮,年少时曾在家乡内江拜一姓刘的老塾师求学。此联取材巧妙,浑然天成。
  (编辑思迪)
(作者:沈文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