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的清乾隆时期殿版刊印的《二十四史》,总能发现其中有些地方有明显的错讹之处,堂堂盛世刊印的书籍,有那么多的学者层层把关,加上皇帝高度重视,亲自审核校对,竟然会出现错讹的地方,流传后世,贻笑大方,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在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给予了特别高的重视,除了钦定一些饱学之士参与外,还经常亲自校核其中的文章,每校出一个差错来,他都觉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心中高兴异常,要是校核不出有错讹的地方,就会闷闷不乐。
为了迎合皇帝的这种心理,一些大臣就在送给乾隆校核的书稿中,有时故意抄错几个字,以便让皇帝校正,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同时也让皇帝高兴高兴。用故意抄错几个字的方式让皇帝校正出来,从而显示皇帝的博学多识,比直接当面奉承皇帝有学问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大臣们做得不着一丝痕迹,无声无息,皇帝也自我感觉良好,君臣在这一问题上一拍即合。皇帝御笔修改过的书稿别人都不能再动了,但皇帝也有修改不到的地方,就这样,一些错误流传了下来。
当别人摸透了你的心思,对症下药,你一步步进入他设计好的通道,飘飘然自我陶醉而不自知时,说不定一个笑话就已经形成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