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时代,似乎不兴“笨”功夫了,那种一夜暴富、不劳而富、一举成名的好事,似乎更令人艳羡。
2011年,有一个汪衍振,忽然声名鹊起。他被媒体关注却是因他“笨”,被称作“中国最笨历史作家”。汪衍振用21年时间,写了《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三部历史小说,总共70多万字。大家为他算了一笔账,平均一天130字,人称“龟速”。为搞清楚曾国藩初入官场12年的升迁细节,汪衍振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珍稀史料。21年,汪衍振除最基本的日常外,全部生活内容就是埋头查资料、核对史料、读书、写作,有时为了一段史实的出处,可以不吃不喝埋头工作,通宵达旦。
汪衍振对自己的“笨”,颇为认可。他认为,笨是一种态度;笨,才会严谨,才会小心。不管多聪明的创作者,一旦涉及创作,都不敢不笨。
当然,有一类人是暗藏玄机,灵气大于功夫的。像梅兰芳,黄公望,他们在艺术上自成一格,别人相比,不是不够,就是过火,总不如他们熨帖舒服。何故?我想,无他,全凭暗处的功力,不使点“笨”功夫,大约也是不行的;因为,灵气,也在积累中生发。一切的努力,都是对自己的不满,都是对完美的靠近。
至于怎么努力,无他,就是笨笨地琢磨,笨笨地积累,笨笨地发力。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