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说,在考究的食单里,她最喜欢的是袁枚的一份戒单。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体会到舌尖上“戒”的珍贵。
清代著名的饮食家袁枚的戒单里分别有“戒耳餐”“戒目食”“戒暴殄”“戒强让”“戒纵酒”“戒穿凿”。
“戒耳餐”:就是戒听着好的东西,比如海参与燕窝,用袁枚的话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没有个人的操守与性情的庸俗小人,它必须得配了别的食材才有味道”。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好,但是吃起来,可能连豆腐的味道都不如。
“戒目食”:顾名思义就是看着漂亮的东西,不见得好吃,对身体好。比如去酒席三道点心十六味,大小菜肴百余款,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宴席,但是不如在家煮一碗鸡蛋面来得美味。
“戒暴殄”:现在人讲究吃“瑶柱”,撬开一个江瑶只得指尖大小的干贝,在古时是进贡皇室的珍品。炖甲鱼只吃裙边,别的弃之不用。这点,清代的慈禧皇后最为在行。现在,“暴殄”似乎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吃到这些似乎便成为美食家,殊不知美食家的讲究不在食物的稀有,而在于平常食材的精致味道。
作为一介小民,我最感同身受的莫过于,“强让”。出外谈生意应酬对方请吃饭一定会找几个陪客,盘子里的食物摞得小山般高,也不管你爱吃不爱吃,一杯酒接着一杯酒,不把客人灌醉便是失礼。本来应该享用的美食,最后成为胃中怪物,闹得翻江倒海。真是吃了这一顿,不敢想下一顿。听到有人请客吃饭,想到席间的杯光斛影,只想赶紧逃开。
舌尖上的人生,不止在于品尝各式美味,获得人生之趣,在舌尖上有取有舍,尊重食材本身,于丹说:“敬一份食物其实就跟你敬畏山水与敬佛一样。”怀着“戒”心,方可品得人间真滋味。
”
(作者:李也)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