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广是太子的老师,他是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因为精通儒学,他和侄子疏受被称为“宁邑二疏”。汉宣帝召他为博士郎,封为太子太傅。疏广尽心竭力,这个老师当得很辛苦,所以有一天,他选择告老还乡的时候,皇帝和太子给了他一大笔黄金。
回到老家,疏广每天干的事就是请客。先是请族人亲戚,后来请朋友故交,再后来请邻里乡亲,喝酒唱歌,不亦乐乎。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眼见着疏广包裹里的黄金日渐稀少,族中一位长者看不过去了,对疏广说:“你现在天天开设筵席,家里钱财将要用尽,为什么不能给子孙辈置办些田产房屋呢?”
疏广笑着回答说:“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意志;愚蠢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家中原有田地房屋,只要子孙们在那里勤力劳作,足能有饭吃有衣穿,过与普通人相同的生活。置买多余的田地房屋,只能使子孙懒惰罢了。再说这些金钱是圣明的皇上赐予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和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余生,不也很好吗?”
对此,子孙们心悦诚服。疏广最终千金散尽,尽享天年。
300年后,陶渊明游历路过宁邑,听到疏广的事迹,写下了一首《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听郭德纲说,“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你自己的”,不禁开怀一笑。人之一生,最受其累的,就是名利。其实时光飞逝,自然流转,没有什么可以张着手来,攥着手去。唯有放下所有沉重的行囊,你才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作者:清风慕竹)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