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某一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有一条规则是“离开座位30分钟以上时,要把座椅推到桌洞内”。
彼时公司很小,只有三四十个人,我正在起草关于办公秩序的文件,就把这条抄了进来。此后多年间,每有新员工入职培训都会讲:“大家在任何场合,开会、培训、食堂就餐时,若离开座位超过30分钟,都要把椅子归位到桌洞内。”所以,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公司,无论规模大小的会议,结束时大家都知道把椅子归位,散会时的会场一如进场前。这也可看成是规范和培训的结果。
有一年和同事一起出差,在山东泗水一家小饭馆吃饭后,他很绅士地也把椅子给人家推回就座前的状态。我印象很深,一直记到现在。
“离开任何人及场合比来时更好”是一种心态准则。有一次我不记得原话,旁边就有人提醒“走时比来时更好”,一下就记住了,并因此有很多感悟。
孩子上小学时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学校发电影票带她去看过一次电影。忘了是什么片子,却记得电影结束时影院里满地狼藉,到处是果皮和食品包装纸袋。把香蕉皮装在塑料袋里带出来,反倒显得有些另类。很多家长都不去教育小孩做简单的一件事“不要乱扔垃圾”,反而要那些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到企业里再从头学起。因为很多人不懂得“走时比来时更好”。
这句话,随着年龄增长我有新的感悟及醒觉。比如,当一个人要结束一段婚姻,离开一个人,也应该生活得更好;当处理一个投诉,要让客户满意而归;当一个职员离开一家公司,也应该比入职时更好。所谓“做别人的楷模而不是借鉴”。
每个人赤条条到人间,开始人生的单向行程,总有一天会离开。人世也是一个“场合”,如此放眼看,“离开任何人及场合比来时更好”,不只局限在桌椅归位、不乱扔垃圾那么简单。
(作者:佚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