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林某因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使用实验室药品毒害黄某,最终致其死亡。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投毒案,越来越多的校园案件令人反思。如何筑建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引导学生疏导情绪?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上海新航道教学校长张登:从幼儿园到大学匹配完善的心理咨询队伍,且由专业机构组织定期研讨与导师制培养,保证心理辅导者有质量和数量;公关介入改造心理咨询在大众中的形象,如大量忧郁症患者拒绝承认并治疗,因害怕社会排斥。
风华文学社毕红昌:复旦投毒案只是学校案件的冰山一角,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心理扭曲。个人认为,根源多在于学生的交际和压力两方面。筑建学生心理健康要从减轻学生压力和引导学生交际出发,从根源上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影视122团支部: 我觉得,最该被重视的是学前教育阶段以及每个成长的转折点。人之初,性本善。不要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就否定了这个人的全部。
ohen: 舍友相处做到:1.当你在大声讲话的时候,是否注意到有人在睡觉。2.当几个人一起在热闹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忽略了其他人。
底shaohan:归根结底还是舍友之间不投脾气,学校往往简单地按照班级、专业将学生分到不同宿舍,并没有注意到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性格、作息,以及交流方式的同学的需求,只增加心理辅导的力度其实效果并不会太明显,心理问题,在疏不在堵,想要解决问题,还要回归与同学朝夕相处的舍友、宿舍问题上。
与暖安城: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应该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课。面对恶意不再是无理智的赤裸裸的宣泄,而是学会友善为邻,把这些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
(作者: 来源: 《意林》杂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