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孩,一个曾经是你,但已经不再认识你的小孩。
有一位老禅师,身边有一童子做伴,童子一点都不懂寺院的礼仪规矩。有一天,来了一位行脚僧,他见童子无学,就教他各种礼仪。
入夜后,童子看见老禅师从外面回来,就上前去礼貌地嘘寒问暖。老禅师心里诧异,就问童子:“是谁教你这些的?”
童子说:“是那位行脚高僧。”
老禅师于是将行脚僧叫来,说:“阁下到底是什么心行?这童子在我身边两三年了,可怜而不失赤子之心,是谁要你教坏他的?你快快整装,给我离开!”
结果,在黄昏的大雨中,行脚僧就被赶出寺院。
有人说:“我爱少女,因为少女的故事最短。”另有人说:“我更爱儿童,因为儿童还没有故事。”童年令人怀念,因为无忧无虑。为什么无忧无虑?因为“还没有故事”。
善道禅师说:“小孩出生时没有任何见解,那时他哪里懂得什么经、什么教?但长大之后,他就学会了种种知解,知道这个该怎样,那个应如何,却不明了这全是无端的烦恼。所以学道的人会赞叹婴儿没有分别取舍之心。”
因为有了“故事”,就变得“世故”起来。
所谓“恢复童心”“重拾赤子之心”,并不是要摒弃一切知识和经验,变得无知、幼稚,而是能像儿童一样“无分别取舍之心”,没有分别取舍,没有无谓的牵挂,自然就无忧无虑。
这个“赤子之心”,其实也就是真心;而你心中的小孩,也就是你的真我。他虽然不认识长大成人的你,但你依稀还记得他,而且还对他充满了怀念。
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多花点时间和你心中的小孩在一起,你就可以找回你的真我,拯救你的灵魂。
(江南摘自《花开见禅》新星出版社 图/小栗子)
(作者:王溢嘉 来源: 《意林》杂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