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做了一个多月的商业洽谈、考察,闲暇时饱览首都伯尔尼著名的大教堂、钟塔、廊道等景观,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伯尔尼古城的石板路。
宽约5米的路面用20平方厘米左右的青石板铺设,经年累月,行人的脚步将石板踩磨得油光锃亮,路两旁店铺顶部全向外延伸2米多,连成蜿蜒的廊道,店铺门面多有精美的哥特式浮雕,有的窗口垂下苍劲的古藤……在光洁细腻的石板路上信步,足可体验这座古老城市绵长厚重的文化特质。
在克莱姆街,一群工人在维修下水井,有几块铺路石被撬了起来,我们见了却吃了一惊:这哪是石板,嵌入地下的竟是长约1尺的石桩!翻译告诉我们:伯尔尼古城区有二十几条这样的石板路,全是建于中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路石下还铺有半米厚的石灰和沙砾混合的膏泥,就是用如今的坦克碾轧,路面也不会有丝毫损毁。
简直不可思议,在只有马车的年代,瑞士人为何把路铺得如此坚实?退一步说,若把石桩一截为三铺路,既省时省料,效果也会不错,但他们没有那样做。显然,瑞士人算的是一笔大账,他们不惜费力耗料,一步到位,避免了日后无休止的翻修改造。据记载,举世闻名的伯尔尼大教堂修建了150多年才完工,这种不浮躁、重质量、认真负责的建设理念和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走在饱浸瑞士人智慧和汗水的石板路上,我深为当年建设者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它成就了今天伯尔尼街道的独特风格,也为世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李金玲摘自《新安晚报》2012年3月7日)
(作者: 来源: 《意林》杂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