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听到后辈说“羡慕嫉妒恨”,煞是新奇,一打听才知已是流行之语。这三个词本身词义明确,关联性很差,但生生被今人捏在一起,中间没有缓冲,直接黏合,读之反而颇具文学表现力。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本无这一课,古人知天生万物长短不齐,故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说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无长短之分,只是长处不同罢了。一部《老子》,没少讲这方面道理。
但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低者羡慕高者,多为财富,尤其这些年不乏一夜暴富者。公众看得见的是丰收,看不见的是耕耘;加之信息的革命,拢财的手段改变,让财富的积累摆脱了公众熟悉的模式,变得扑朔迷离。于是,羡慕很容易转化成为嫉妒,尤其是身边人发财,妒火中烧,醋意大发,有时候堪比失宠的怨妇。怨天尤人久而久之,心胸就变得狭隘,窄如针鼻,难以容物;棘刺满胸时,只有生恨才能缓解。
羡慕嫉妒恨,很清晰的一幅心路历程图。今天不仅在生意场上,在学术场、职场、官场上,由于竞争之惨烈,让不习惯竞争的中国人切身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让松懈了多年的中国人紧张了起来,不知所措者,一定会“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羡慕是欲,欲如水,不遏止则滔天;恨是忿,忿如火,不遏止会燎原;而嫉妒是醋,酸不溜溜的,少饮开胃,多饮反酸。与其羡慕嫉妒恨,不如上策安于现状,下策奋起直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早有总结,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并不相克。
(无忧摘自马未都的博客图/何影)
(作者:马未都)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