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鲁国人宓子贱曾经担任单父的地方官。据说他走出官署都不多,整天弹琴,显得非常悠闲。尽管如此,这里却社会安定,秩序井然,古人赞之为“鸣琴而治”。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巫马期接替了宓子贱。巫马期非常敬业,天还没亮就出门,直到满天星斗才回家,工作辛苦异常。在他的努力下,单父这地方也治理得不错。
巫马期实在是太累了,他一比较,就觉得宓子贱轻松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于是就去向宓子贱请教。宓子贱对他说:“是因为我注意用人呀!我是发动大家呀!你整天地忙忙碌碌,什么事都由自己来处理,哪能不劳累呢!我这样做叫作用人,你那样做叫作用力。用力的人当然辛苦,用人的人自然轻松啊!”巫马期听后,获益匪浅。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瑀:“隋文帝是怎样的一个君主呢?”他们回答说:“隋文帝十分勤政。他每次上朝,总是用不少的时间。有时过了中午,还召官员来座谈,午饭就传进来吃。他很辛苦,也很想把国家治好。”
唐太宗听完淡淡一笑说:“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隋文帝不太精明,但要求人又很细,很苛刻。不精明,了解的就不通达;要求太苛刻,就对人不放心,所以凡事都亲自作决定,不放手让人去干。然而,一天要处理无数的政务,尽管用心用力,哪能一一合理,事事妥当呢?而群臣见皇上这样,就不会去思考,只是一味地接受、迎合罢了。明明有错,也不去劝谏,所以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啊!”说到这儿,唐太宗感叹道:“我选择天下贤能之人担任官职,让他们思考天下之事,通过宰相再向我汇报。有功赏,有罪罚,谁能不尽心尽职呢,何必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呢!”。
(石景琼摘自《北京青年报》2010年10月7日图/李光辉)
(作者:伍玉成)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