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我做一个透明人

2009“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上月揭晓,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哲学学生会主席薄瓜瓜当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一名年仅22岁的大学生在海外获此殊荣,作为薄一波的孙子、薄熙来的儿子,许多人从薄瓜瓜的身上引发出了对他家庭背景的联想。
  
  给妈妈狂发E-mail
  
   “瓜瓜”这个名字,总让人感到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很难想象在牛津大学里念书的还有叫“瓜瓜”的。
   薄瓜瓜说,这个名字是自然而然叫出来的。爷爷曾经给他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叫“旷逸”,他觉得自己还不配叫。“薄瓜瓜”也就成了他惟一的名字了。
   12岁那年,薄瓜瓜做出了第一个改写未来的决定:去英国读书。
   他报考了英国哈罗公学,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母校。
   首次联系失败了。面对失败,这个“根正苗红”的红色子弟复制了前辈们的策略,农村包围城市:先到英国边远地区学了三个月语言,然后进入派波威克预备学校。
   13岁时,薄瓜瓜的战略获得了成功:在预考中获得名额后,经全英公立学校统考,他被英国哈罗公学录取,并且是该校建校近500年来的第一位中国内地学生。
   哈罗公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学校,绝不给学生舒适的生活。英国的传统观念看不起那些谈钱谈地位的人,不少人连“贵族”这个词都要回避。这种学校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简陋,甚至连暖气都不开,就是要让你吃些苦,磨炼你的心志。
   最开始的时候,薄瓜瓜特别想家人,尤其想妈妈。但是新生不允许用电话,一个月后才可以每周打10分钟,薄瓜瓜就给妈妈狂发E-mail,一周就发了80多封。但为了锻炼他,他妈妈就是不回信。
  
  得高分没有秘密
  
   薄瓜瓜是哈罗公学的奖学金学生,资料上记载着他毕业考试得了11个“A加星”,名列前茅。
   Mel Mrowiec先生目前是哈罗公校的校长,在2001年至2004年间,他也是薄瓜瓜的“班主任”。他回忆说:“瓜瓜是我们哈罗公校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他和其他16个男孩一起进入我们学校,他是当中最聪明也最认真的孩子,而且所有功课都非常棒。可以说瓜瓜使我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好极了,他改变了中国孩子在我心中的形象,他周围的同学也从他那里知道了更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他是我非常难忘的学生之一。”
   后来,薄瓜瓜又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进入了牛津大学,薄瓜瓜就读的是贝利奥尔学院的政治经济哲学专业,那是牛津最好的本科专业。有些人甚至先上牛津的研究生,再考该科本科。薄瓜瓜在牛津不仅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更表现了他的超凡的组织才能。一个中国学生同时当选为全校学科PPE的主席和“欧洲事务委员会”这种重要组织的执行主席,实在是难能可贵。
  
  要享受误解
  
   薄瓜瓜获得“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奖”后,许多中国人总把这些跟他的家庭联系起来。特别是有的报道标题这样写:《薄熙来之子当选英十大杰出华人青年》,居然没有出现薄瓜瓜的名字。
   薄瓜瓜说他不会为了这些误解去跟别人较劲,因为要做的事很多,与其把心思放在为自己正名,消除猜疑上,不如把精力投放在更有益的事情上,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
   “我不担心,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既然人们对我有猜疑有好奇,那我就应当更透明,让人看清我到底什么样。我妈妈说,人要彻底就要透明。”薄瓜瓜说。
  (流星雨摘自《上海家庭报》2009年6月25日)
(作者:钟 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