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到新加坡游览了两个星期的外地朋友,在临别晚宴上,谈起新加坡的名胜,如数家珍。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越听越惭愧。
他眉飞色舞地描绘着的好些名胜,寻幽探秘的好些岛屿,都是我足迹未及的。
不是全然缺乏寻访探究的好奇心,只是因为这些名胜都近在咫尺,就像是握在掌心里的东西一样的安全牢靠。心里老想:又飞环掉,急什么嘛!这样无意识地一日拖一日,一年拖一年。地方慢慢的老去了,人呢,始终没有把脚步印上去。最最糟糕的是;不去、不看,心里居然也没有任何遗憾的感觉。
近读上海女作家查志华女士的散文集《无华小文》,内有一段文字:
“人对自己初来乍到的城市都有一种寻访探究的浓厚兴趣,而对自己生活其中几年几十年的地方却常常无意中薄视并怠慢了。所以有人写诗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
薄视、怠慢。
对对对,身在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置身于庐山的那个人对于气势磅礴的庐山心存怠慢。
被“怠慢”7的风景,可以等——即使等上十年八年,那风景,依然妩媚如昔。可是。倘若被“怠慢”了的是人才,这人才,可经不起一等再等呀!
(作者:尤 今)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