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决定要“求强求富”。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当时,清政府自己的兵工厂只有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有限几处,生产的武器装备少,而且性能不大好。于是,李鸿章决定向洋人购买武器装备。
1868年,他派了一个采购团到欧洲。采购团走了几个国家,最后来到德国的埃森,这里是德国最大的军火企业克虏伯公司所在地。采购团受到克虏伯公司的热情接待,又是照相。又是宴请,不仅讲解细致,而且礼貌周到。采购团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难道他们到别的国家心情不好吗?
当时,清朝是战败国,而且,清朝男人是有辫子的,在英国、法国,人们以一种嘲笑、蔑视的眼光与语气,谈论他们的辫子。这让采购团成员非常不舒服。
克虏伯公司则不然。这家公司仔细考察中国军火市场,决定要抢在英法前面占领这个市场。
于是,他们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尊重中国人的风俗与习惯,让他们感觉到,德国与其他国家就是不一样。
克虏伯的经营策略成功了。
他们对来访者的尊重,引来了当时世界最大的一个客户。李鸿章听到采购团的汇报。一次就向克虏伯公司订购358门大炮。这是这个公司创办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
此后,清政府的军队建设,一直以德国为榜样,根据德国军事制度建立军队。谁能料到尊重战败国客户,竟然让“德国风格”成为晚清军事变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呢?
(陌上桑摘自《特别关注》)
(作者:马 骏)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